(來源:“少年智則國強” ← 推薦關注)
如果你是博士
中國人口接近14億(2017年數據為139008萬)
全國有博士學位的人僅有80萬(1978年至2017年之和)
這個比例僅僅只有萬分之五點七即5.7?
將一萬人扔到操場上,正好可以站滿個標準操場。
但滿場人頭中找出的博士,卻只夠站個五人頒獎臺。
而我站在操場的人群中,甚至看不清你的臉。
千萬富翁的數量,都比博士多!
順帶一提,中國千萬富豪的全體人口占比是13.4?。
也就是說,1萬人里面,有13.4個人是千萬富翁。
千萬富翁的數量,是博士的2倍!
本以為博士和千萬富翁都是稀有的大熊貓,
卻沒想到,博士竟然是大熊貓中的小熊貓,
博士,竟然比千萬富都稀少!
?
如果你是碩士
在上圖有一百個人,你甚至找不到一個“完整”的碩士生。
因為,
碩士占全國人口的比例
也僅有?千分之六點二即6.2‰
碩士滿街走?
那這街不僅夠長的,而且這人的眼神也真不錯。
畢竟在一條比春運還擠的街上,
找6個碩士生,這難度可比抓幾個小偷難多了。
順帶一提,
中國百萬富豪的比例是2.5‰,
1000人中,有2.5個百萬富翁
有6.2個碩士。
如果你是本科大學生
?
我們一直都知道
這幾年大學擴招的迅猛,
現在,
中國一年有800多萬畢業生,
但或許你是第一次
親眼看到這條曲線的陡峭。
那么作為這條陡峭曲線的一員,
你還能穩坐中國的稀有排行榜嗎?
很遺憾,本科生確實多出太多,
以致于在比例上比碩士掉了一個量級。
截止到2018年,
本科人數占全國人口比例約為?3.93%
雖然你不算珍稀動物了,但好像也不算太常見?
畢竟本科的你,
已經超過了全國96%的人。
有人說人不如狗,我認了。
但如果說本科多如狗,不好意思,數據不讓我認,狗狗也不樂意。
?
如果你是大專
當你提到大專時,似乎總是一臉苦悶,
像是抱怨學校的環境和教育,也像是后悔當初少流的那些汗水,
但當你自哀自怨時,是否有想過,
其實,你還是不錯的?
人的認識總是會有局限性,
你認為理所應當的事情或許并非如此,
現實中這樣的情況還有太多。
理想的社會結構應該橄欖形,中產階級是介于社會頂層與底層之間的緩沖,也是維持社會整體穩定的中流砥柱,當它成為社會主體時,有助于舒緩對立的兩極因貧富差距造成的矛盾,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看到向好而生的希望。

現在的社會結構卻是金字塔型,而在未來很可能演變成沙漏型。少數的精英們高高在上占據頂層;享受著最好的資源和服務,大量的平凡人掙扎在底層,一邊仰望一邊絕望;中產階級夾在中間患得患失進退兩難。這種結構導致社會階級日漸固化,上升通道變得狹窄,草根寒門的逆襲之路舉步維艱。長此以往,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失去了積極向上的斗志,安于現狀故步自封,整個社會彌漫著一股頹廢的氣息,當下流行的“喪文化”、“佛系青年”就是這種環境下的產物。

貧富差距如一把利刃,把中國割裂成一個折疊世界,所有人都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什么是博士?
學歷教育,一般而言,博士就算最高水平了。
那到底什么是博士?
博士每天都在干嘛?
從小學到博士,意味著什么?
為了解釋清楚這些,美國猶他大學的Matt Might博士畫了一些圖,
?
簡單明了地把博士究竟是啥,解釋了一通。
?
1、先想象可以包含人類所有知識的一個圓;
?
2、當小學畢業的時候,每個人了解的知識實際上也沒多少;
?
3、當我們中學畢業的時候,所掌握的知識稍微多了點;
4、當獲得學士學位的時候,便有了一項專向特長;
5、而碩士學位可以使我們的特長更加扎實;
6、通過大量專向論文的閱讀和研究,我們可以了解這個方向上,人類的知識邊界;
7、當處在人類知識的邊界時,我們就需要專注于某一點進行研究了;
8、我們需要在這個邊緣進行數年的努力鉆研;
9、直到有一天,突破了邊界的限制;
10、那時,我們所完成的這個小突破(凹坑)就叫做“博士”
11、此時,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與之前的感覺已經大不相同;
12、最后,再回到整個圖景,看看博士所做的事兒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09/5313a520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