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有效的合成策略以及豐富SP2-碳連接共價有機框架(COF)的功能仍然是一個挑戰。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張帆研究員和畢帥聯合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發表題為Olefin-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as Flexible Thin-Film Electrode for High-Performance Micro-Supercapacitor的論文。
?
在這項工作中,作者利用一種不同的Knoevenagel縮合法合成了一種新的全共軛的由未取代的C=C鍵連接的COF(g-C34N6-COF)。將3,5-二氰基-2,4,6-三甲基吡啶和1,3,5-三嗪單元整合到分子框架中,可增強電子交換和電化學活性。此COF表現出均勻的納米纖維形態。將其與碳納米管復合在一起,可以很容易地獲得用于微型電容器(MSC)的柔性薄膜電極。
?
結果表明,COF基MSC的面電容高達15.2 mF cm-2,能量密度高達7.3 mW h cm-3,具有優異的倍率性能,是MSC中的最高值。此外,該裝置還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和集成性。
?
?
考慮到3,5-二氰基-2,4,6-三甲基吡啶(DCTMP)上甲基氫原子的酸性,DCTMP上的三個甲基能夠與醛發生不同的Knoevenagel縮合反應。在相關工作的啟發下,作者首先進行了哌啶催化下DCTMP與苯甲醛的反應。在100°C下將試劑混合物在DMF中加熱3天后,成功地分離出一個名為3,5-二氰基-2,4,6-三苯乙烯基吡啶(DCTSP)的星形分子。
?
研究結果初步表明,該縮合反應可用于構建含烯烴鍵的COF。為此,選擇具有剛性平面骨架的三元醛1,3,5-三(4-甲酰苯基)三嗪(TFPT)與DCTMP反應。此外,TFPT還具有優異的電子離域能力。然而,直接應用反應條件合成目標COF只能得到非晶態多孔聚合物。通過對反應條件的篩選,作者發現提高反應溫度有利于提高結晶度。當反應溫度達到180°C時,以88%的高收率成功合成目標COF材料(圖1a)。
?
進一步,采用XRD分析了其結晶狀態。g-C34N6-COF的PXRD圖在5.65°、9.07°、10.85°和25.95°處顯示四個明顯的衍射峰,可分別歸屬于(100)、(110)、(200)和(001)面(圖1b)。
?
同時作者還構建了AA層堆疊模型和交錯AB層堆疊模型,對結構模型進行了優化并模擬了相應的衍射圖樣。實驗的PXRD與AA堆疊的模擬結果吻合得很好。同時,交錯AB堆疊的模擬在峰值位置似乎與實驗匹配,但與實驗數據相比衍射峰的相對強度有明顯偏差。
?
最后,根據實驗PXRD數據對AA堆疊模型進行Pawley精修,得到了一個具有參數(a=19.0577 ?,b=18.5207 ?,c=3.5372 ?,α=88.5787°,β=89.4630°,γ=119.6602°)的晶胞單元,提供了良好的一致性系數(Rwp=3.10%,Rp=2.46%)。以上結果均顯示g-C34N6-COF的蜂窩狀六角結構(圖1b,c)。
?
?
進一步,作者對其結構進行了分析。g-C34N6-COF的13C SSNMR光譜與模型化合物DCTSP在CDCl3中的13C液體NMR譜如圖2a所示。COF化學位移歸屬于相應的碳原子,并與模型化合物的化學位移很好地匹配。新出現的170 ppm處的峰歸屬于碳原子在三嗪部分(C1和C17)。
?
在FT-IR光譜(圖2b)中,作者觀察到DCTMP單體和g-C34N6-COF的氰基在2224 cm-1處出現拉伸振動峰。在單體TFPT中發現了C=O拉伸振動導致的1700 cm-1處的峰,在g-C34N6-COF中明顯減弱,表明聚合度很高。g-C34N6-COF中1626 cm-1處新形成的峰是由C=C拉伸引起的,而由反式HC=CH拉伸振動引起的974 cm-1處的峰則清楚地顯示了骨架中未取代烯烴鏈的轉變。
?
g-C34N6-COF的孔隙率通過在77 K下的氮吸附測量進行了研究。吸附等溫線在低壓范圍內顯示出急劇上升,這可歸因于I型吸附,表明其具有微孔特性(圖2c)。根據計算g-C34N6-COF的比表面積為1003 m2 g-1。
?
更進一步,作者用SEM和TEM研究了g-C34N6-COF的形貌。圖像顯示,合成的g-C34N6-COF具有纖維形態,直徑均勻約100 nm,長度為數微米(圖3a、3b)。
?
此外,將一小部分用作導電添加劑的單壁碳納米管(SWCNT)與g-C34N6-COF混合,通過真空過濾制備獨立的薄膜。薄膜的SEM圖像顯示,COF纖維均勻分散并與SWCNT纏結(圖3c,3d)。
?
考慮到全共軛骨架、豐富的活性位點和固有規則等結構優勢,制備的g-C34N6-COF基薄膜的多孔結構在柔性儲能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
考慮到基于g-C34N6-COF柔性薄膜的成功獲得,交叉g-C34N6-COF膜電極通過掩膜輔助真空過濾法(圖4a)構建,然后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膜作為基底,凝膠LICL/PVA作為電解質,將其制造成MSC(稱為COF-MSC)。作者首先通過循環伏安法(CV)測定了其電化學行為。COF-MSC在不同掃描速率下表現出一組具有準矩形形狀的CV曲線(圖4b),表明其具有穩定的電容性能,這可以歸因于g-C34N6-COF的高比表面積、規則的多孔結構和豐富的活性位點。
?
根據CV曲線,COF-MSC的比面積電容(CA)分別為15.2、9.4和5.1 mF cm-2,掃描速率分別為2、100和500 mV s-1(圖4c)。近三角形的充放電曲線進一步證實了COF-MSC的優異電容行為(圖4d)。
?
COF-MSC的整體性通過Ragone圖進行了研究,該曲線包括整個器件的體積能量密度和體積功率密度(薄膜電極厚度為~3μm)。COF-MSC在功率密度分別為0.05、1.04和10.4 W cm-3時,能量密度分別為7.3、4.9和2.3 mW h cm-3(圖4e)。
?
此外,所獲得的COF-MSC表現出良好的機械彈性,良好的CV曲線表明,無論彎曲變形如何,COF-MSC都具有出色的電化學穩定性(圖4f)。此外,兩個COF-MSC串聯或并聯,表明它們具有良好的集成性。
?

綜上所述,作者報道了一種基于3,5-二氰基-2,4,6-三甲基吡啶和1,3,5-三-(4-甲酰苯基)三嗪單體的經Knoevenagel縮合的具有未取代C=C鍵的新型全共軛COF。COF呈高結晶蜂窩狀結構,比表面積1003 m2g-1,具有獨特的納米纖維形態。
?
此外,作者還制備了獨立的COF/CNT薄膜,并將其制備成用于MSC的交叉電極。基于COF的MSC提供了高達15.2 mF cm-2的面電容、高達7.3 mW h cm-3的高能量密度和顯著的倍率性能,這是所報道的MSC的最高值。
?
同時,這種基于COF的器件具有優異的靈活性和集成性,在高性能便攜式和可穿戴電子系統的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前景。
?

?
Olefin-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as Flexible Thin-Film Electrode for High-Performance Micro-Supercapacitor.(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ge.201905713)
原文鏈接:http://dx.doi.org/10.1002/ange.201905713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13/12ea6b0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