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實驗與分析”←關注它)
利用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有機化合物定性分析可分為兩個方面:
?
一是官能團定性分析,主要依據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征頻率來鑒別含有哪些官能團,以確定未知化合物的類別;
二是結構分析,即利用紅外吸收光譜提供的信息,結合未知物的各種性質和其它結構分析手段(如紫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波譜、質譜)提供的信息,來確定未知物的化學結構式或立體結構。?
?
紅外光譜的解析主要分三步:

?
由于紅外吸收光譜不能得到樣品的總體信息(如分子量、分子式等),如果不能獲得與樣品有關的其它方面的信息,僅利用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樣品剖析,在多數情況下是困難的。
?
為此應盡可能獲取樣品的有機元素分析結果以確定分子式,并收集有關的物理化學常數(如沸點、熔點、折射率、旋光度等),計算化合物的不飽和度。不飽和度表示有機分子中碳原子的不飽和程度,可以估計分子結構中是否有雙鍵、三鍵或芳香環。
?
計算不飽和度u的經驗公式為:
?
式中,n1、n3?和n4?分別為分子式中一價、三價和四價原子的數目。
?
通常規定雙鍵(C=C,C=O)和飽和環烷烴的不飽和度u=1,三鍵的不飽和度u=2,苯環的不飽和度u=4(可理解為一個環加三個雙鍵)。
?
因此根據分子式,通過計算不飽和度u,就可初步判斷有機化合物的類型。

?
由繪制的紅外吸收譜圖來確定樣品含有的官能團,并推測其可能的分子結構。
?
按官能團吸收峰的峰位順序解析紅外吸收譜圖的一般方法如下:
?
(1) 查找羰基吸收峰vC=O?1900~1650cm-1是否存在,若存在,再查找下列羰基化合物。
① 羧酸查找vO-H?3300~2500cm-1寬吸收峰是否存在。
② 酸酐查找vC=O?1820cm-1和1750cm-1的羰基振動耦合雙峰是否存在。
③ 酯查找vC=O?1300~1100cm-1的特征吸收峰是否存在。
④ 酰胺查找vN-H?3500~3100cm-1的中等強度的雙峰是否存在。
⑤ 醛查找官能團vC-H和δC-H倍頻共振產生的2820cm-1和2720cm-1兩個特征雙吸收峰是否存在。
?
⑥ 酮若查找以上各官能團的吸收峰都不存在,則此羰基化合物可能為酮,應再查找vas, C-C-C在1300~1000?cm-1存在的一個弱吸收峰,以便確認。
?
(2) 若無羰基吸收峰,可查找是否存在醇、酚、胺、醚類化合物。
① 醇或酚 查找vO-H?3700~3000 cm-1的寬吸收峰及vC-O和δO-H相互作用在1410~1050 cm-1的強特征吸收峰,以及酚類因締合產生的γO-H?720~600?cm-1寬譜帶吸收峰是否存在。
② 胺 查找vN-H?3500~3100?cm-1的兩個中等強度吸收峰和δN-H?1650~1580 cm-1的特征吸收峰是否存在。
③ 醚 查找vC-O?1250~1100 cm-1的特征吸收峰是否存在,并且沒有醇、酚vO-H?3700~3000 cm-1的特征吸收峰。
?
(3) 查找烯烴和芳烴化合物
① 烯烴 查找vC=C?1680~1620?cm-1強度較弱的特征吸收峰及vC=C-H在3000?cm-1以上的小肩峰是否存在。
② 芳烴 查找vC=C?在1620~1450?cm-1出現的4個吸收峰,其中1450?cm-1為最弱吸收峰;其余3個吸收峰分別為1600?cm-1, 1580?cm-1和1500?cm-1。以1500?cm-1吸收峰最強,1600?cm-1吸收峰居中,1580?cm-1吸收峰最弱,并常被1600?cm-1處吸收峰掩蓋而成肩峰。因此1500?cm-1和1600?cm-1雙峰是判定芳烴是否存在的依據。此外還可查找v?C=C-H在3000?cm-1以上低吸收強度的小肩峰是否存在。
?
(4) 查找炔烴、氰基和共軛雙鍵化合物。
① 炔烴 查找 vC≡C?2200~2100cm-1的尖銳特征吸收峰和vC≡C-H?3300~3100?cm-1的尖銳的特征吸收峰是否存在。此吸收峰易與其它不飽和烴區分開。
② 氰基 查找 vC≡N?2260~2220cm-1特征吸收峰是否存在。
③ 共軛雙鍵查找 vC=C=C?1950cm-1特征吸收峰是否存在。
(5) 查找烴類化合物查找甲基-CH3,? vC-H在2960?cm-1(vas)和2870?cm-1?(vs) 2個吸收峰;
亞甲基-CH2-,vC-H在2925?cm-1(vas)和2850?cm-1(vs)的2個吸收峰;
甲基和亞甲基的δC-H(as)在1460?cm-1的吸收峰;
甲基的δC-H(s)在1380?cm-1的吸收峰;
4個以上亞甲基的φ-CH2-在910?cm-1吸收峰(它隨CH2個數減少,吸收峰向高波數方向移動);亞甲基-CH2-,γC-H在910?cm-1的強吸收峰;
?
次甲基, γC-H在995?cm-1的強吸收峰。
?
上述諸多吸收峰是否存在,可作為判定烴類存在與否的依據。
?
對一般有機化合物,通過以上解析過程,再查閱譜圖中其它光譜信息,與文獻中提供的官能團特征吸收頻率相比較,就能比較滿意地確定被測樣品的分子結構。
?

?
當譜圖解析確定了樣品組成后,還要查閱標準紅外吸收光譜圖,進行對比,以確證解析結果的正確性。
?
現有3種標準紅外吸收譜圖,即薩特勒紅外標準譜圖集(Sadtler catalog of infrared standard spectra)、分子光譜文獻(documentation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 DMS)穿孔卡片和Aldrich紅外光譜庫(the Aldrich litrary of infraredspectra)。
?
以下以5個實例說明IR譜圖解析方法。
?
例1?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12H24,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1)推出它的結構。
?
圖1未知物C12H24紅外光譜圖
?
解:
?
(1) 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該化合物具有一個雙鍵或一個環。
?
(2) 譜圖解析
?
① 由譜圖可看到在1900~1650?cm-1無vC=O的強吸收峰,在1300~1000?cm-1也無一個vas, C-C-C的弱吸收峰,分子式中無氧,可初步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酰胺、醛和酮。
?
② 在3700~3000?cm-1無寬的vO-H或vN-N吸收峰,表明其不是醇、酚、胺類化合物;在1250~1100?cm-1無vC-O吸收峰,分子式中無氧,表明其也不是醚類化合物。
?
③ 按波數自高至低的順序,對吸收峰進行解析。首先由3075?cm-1出現小的肩峰說明存在烯烴vC-H伸縮振動,在1640?cm-1還出現強度較弱的vC=C伸縮振動,由以上兩點表明此化合物為一烯烴。
?
④ 在3000~2800?cm-1的吸收峰表明有-CH3、-CH2-存在,在2960?cm-1、2920?cm-1、2870?cm-1、2850?cm-1的強吸收峰表明存在-CH3和-CH2-的vC-H(as)、vC-H(s),且-CH2-的數目大于-CH3的數目,從而推斷此化合物為一直鏈烯烴。在715 ?cm-1出現的小峰,顯示-CH2-的面內搖擺振動δ-CH2-,也表明長碳鏈的存在。
?
⑤ 在980?cm-1、915?cm-1的稍弱吸收峰為次甲基和亞甲基產生的面外彎曲振動γC-H。
?
⑥ 在1460?cm-1吸收峰為-CH3、-CH2-的不對稱剪式振動δC-H(as)?;1375?cm-1為-CH3的對稱剪式振動δC-H(s),其強度很弱,表明-CH3的數目很少。
?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1-十二烯.
?
例2?某未知物分子式為C4H10O,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2)推斷其分子結構。
?
圖2未知物C4H10O的紅外光譜圖
?
解:
?
(1) 由分子式計算它的不飽和度:,表明其為飽和化合物。
?
(2) 譜圖解析
?
① 由譜圖可看到1900~1650?cm-1無vC=O的強吸收峰,在1300~1000cm-1無vas, C-C-C的弱吸收峰,但有強吸收峰,可初步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酰胺、醛和酮。
?
② 在3500~3100?cm-1未出現vN-H的中強度雙峰,表明無銨存在;但在3350?cm-1出現強吸收的寬峰表明存在vO-H伸縮振動,其已移向低波數表明存在醇的分子締合現象。
?
③ 在2960?cm-1、2920?cm-1、2870?cm-1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伸縮振動vC-H。
?
④1460?cm-1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不對稱剪式振動δC-H(as)。
?
⑤1380?cm-1、1370?cm-1的等強度雙峰,表明存在C-H的面內彎曲振動δC-H,其為異丙基分裂現象。
?
⑥1300~1000?cm-1的一系列吸收峰表明存在C-O的伸縮振動vC-O,即有一級醇-OH存在。
?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飽和的一級醇,存在異丙基分裂。可確定其為異丁醇。
?
例3??分子式為C8H8O的未知物,沸點為220℃,由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3)判斷其結構。
?
圖3未知物C8H8O的紅外光譜圖
解:
(1) 從分子式計算不飽和度:,估計其含有苯環和雙鍵(或環烷烴)。
?
(2) 譜圖解析
?
① 在1680?cm-1呈現vC=O的強吸收峰,可能為羧酸、酸酐、酯、酰胺、醛、酮等化合物。因分子式中無氮,可排除酰胺;在3300~2500?cm-1,無vO-H的寬吸收峰,可排除羧酸;在2820?cm-1和2720?cm-1無vC-H和δC-H倍頻共振的雙吸收峰,可排除醛;在1830?cm-1和1750?cm-1無vC=O的羰基振動耦合雙峰,可排除酸酐。
?
由于在1200~1000?cm-1存在3個弱吸收峰,可能為vas,C-C-C或vC-O伸縮振動吸收峰,因此,此化合物可能為酮或酯。
?
② 1600?cm-1、1580?cm-1、1500?cm-1處的3個吸收峰是苯環骨架伸縮振動vC=C的特征,表明分子中有苯環。
?
③ 在1265?cm-1呈現的強吸收峰為芳酮特征,其為羰基和芳香環的耦合吸收峰。
?
④ 在3000?cm-1以上僅有微弱的吸收峰,表明分子中僅含少量的-CH3或-CH2-。
?
⑤ 在2000~1700?cm-1僅有微弱的吸收峰,其為γC-H面外伸縮振動,是苯衍生物的特征峰。
?
⑥ 1380?cm-1吸收峰,表明有-CH3的面內彎曲振動(對稱剪式振動)δC-H(s)?。
?
⑦ 900~650?cm-1的吸收峰,為苯環C-H面外彎曲振動γC-H,750?cm-1、690?cm-1的2個強吸收峰,表明化合物為單取代苯。
?
由以上解析可知,此化合物為苯乙酮。
?
例4?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6H15N,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4)推斷其結構。
解:
(1) 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其為飽和化合物。
?
(2) 譜圖解析
?
圖4未知化合物C6H15N的紅外光譜圖
?
① 譜圖中在1900~1650?cm-1無vC=O的強吸收峰,且分子式中無氧,可判定此化合物不是羧酸、酸酐、酯、酰胺、醛和酮。
?
② 由3330?cm-1和3240?cm-1出現vN-H的2個中等強度吸收峰,可初步判斷它可能為胺類。在1606?cm-1呈現δN-H的特征中等強度寬峰,在1072?cm-1呈現vC-N弱吸收峰和在830?cm-1呈現的γN-H寬吸收峰,都進一步確證此化合物為胺類。
?
③ 在3000~2800?cm-1出現的分裂的強吸收峰,表明存在-CH3、-CH2-的伸縮振動vas,C-H和vs, C-H?;在1473 ?cm-1出現強峰為-CH3、-CH2-面內彎曲振動δas,C-H;在1382 ?cm-1出現中等強度的單峰為-CH3面內彎曲振動δs,C-H;在723?cm-1出現的中強吸收峰,為4個以上-CH2-直接聯結時的平面搖擺振動φCH2。
?
由以上解析,可確定此化合物為正己胺,分子式為CH3(CH2)5NH2。
?
例5?某未知物的分子式為C6H10O2,試從其紅外吸收光譜圖(圖5)推斷其結構。
?
圖5未知物C6H10O2的紅外光譜圖
?
解:
?
(1) 由分子式計算其不飽和度:其可能含有1個三鍵或2個雙鍵。
?
(2) 譜圖解析
?
① 譜圖中在1900~1650cm-1有一個vC=O的強吸收峰,且分子有2個氧原子,并在1300~1100?cm-1有一vC-O強吸收峰,表明其為典型的羧酸酯類化合物。
?
② 在2200~2100?cm-1無vC≡C的尖銳吸收峰,在3300~3100?cm-1無vC≡C-H的尖銳吸收峰,表明其不是炔類化合物。
?
③ 在1680~1620?cm-1有強度較弱的肩峰,表明其為vC-C的較弱吸收峰,此化合物可能為不飽和脂肪酸酯。
?
④ 在2900~2800cm-1有一弱的吸收峰,其為甲基vC-H(s)吸收峰和亞甲基vC-H(s)吸收峰,表明分子中含有-CH3和-CH2-。
?
⑤ 在1460?cm-1有弱吸收峰,為甲基和亞甲基的δC-H(as)吸收峰;在1380?cm-1吸收峰為甲基δC-H(s)。吸收峰;在910?cm-1吸收峰為亞甲基γC-H吸收峰。
由以上解析、分子式及不飽和度,可推斷此化合物為2-甲基丙烯酸乙酯,分子式為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13/13233dff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