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負極在鋰離子電池中備受關注,但其在鉀離子電池中一直存在許多局限性。電池在充放電的過程中,鉀離子在石墨晶格中的脫嵌會造成體積變化,且擴散系數很低。
?
相較于石墨,含有幾個碳層的納米碳材料將是KIB的理想負極,超薄的碳層可以使鉀離子快速脫嵌。如果再通過雜原子摻雜引入缺陷,那電池的各方面性能都將大幅度提高。
有鑒于此,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Husam N. Alshareef等人制備了一種氮摻雜、富缺陷的納米碳材料,并將其用于鉀離子電池負極。
通過控制乙二胺四乙酸鎳配位化合物的熱解溫度,可以進一步調控納米碳材料的缺陷密度。
XRD表征說明隨著溫度提高,(002)峰越來越強,說明碳材料趨近于結晶化,且GNC600, GNC700和GNC800的缺陷值分別為2.04,? 6.63, 和14.5。拉曼圖中ID/IG的比值也可進一步證明XRD表征。GNC600, GNC700和GNC800的比表面積分別為305.1, 196.1和122.7 m2 g?1,總孔容分別為0.616, 0.561和0.419 cm3 g?1。在XPS中,sp2/(sp2 + sp3)的比值分別為63.7%, 78.0%和83.4%。
GNC800材料的CV有兩組峰,C1, A1和C2, A2,均與擴散控制的法拉第過程有關。首圈0.7 V的還原峰是電極材料界面處SEI的形成。隨著掃速的增加,A1和A2逐漸向高電位移動,而C2和C1逐漸向低電位偏移,進一步表現出擴散控制的法拉第過程。通過計算,A2和C2的b值分別為0.826和0.885,表現出快速法拉第反應過程;而C1和A1的b值分別為0.503和0.526,表現處擴散控制的法拉第行為。
該納米碳材料的電化學性能非常優異,600 °C下制備的GNCs材料在50 mA g?1的電流密度下容量為280 mAh g?1。在200?mA g?1?的電流密度下循環200圈,仍舊有189 mA g?1的容量可以保留。
作者通過多種表征方法證實了GNCs的鉀離子儲存機理不同于石墨的鉀離子儲存機理,簡單地說,富缺陷的GNCs材料更適合鉀離子嵌入。
在非原位TEM表征中,初始電極材料的晶格間距為0.342nm,當鉀離子嵌入之后,晶格間距擴大到0.386nm,對應著KC24的形成。當放電至電位為0.001V時,出現KC8,其晶格間距為0.362nm,隨后鉀離子脫出,晶格間距回到初始值。
?
該工作以“Graphitic Nanocarbon with Engineered Defects for High‐PerformancePotassium‐Ion Battery Anodes” 為標題于2019年6月22日發表在國際頂刊Adv.Funct. Mater.上。
Graphitic Nanocarbon with EngineeredDefects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y Anodes. (Adv. Funct.Mater., 2019,DOI: 10.1002/adfm.201903641)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3641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13/f24c11b6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