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手,天大/南開再發PNAS!挑戰單原子催化,過渡金屬氧化物將覺醒! 2023年11月18日 上午10:41 ? T, 頂刊 ? 閱讀 114 成果簡介 過渡金屬氧化物由于其可作為氧相關反應的高效電催化劑而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密切關注。然而,與目前火熱的單原子催化劑相比,大部分的過渡金屬氧化物在氧還原反應(ORR)中的表現仍然不佳。 另一方面,近年來,過渡金屬氧化物中獨特的磁交換相互作用被提出,以促進電化學反應中的電荷轉移和降低活化勢壘。這種自旋/磁性相關效應為設計氧化物電催化劑提供了一個新的豐富的平臺,但它們與經典的金屬-氧雜化理論的聯系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天津大學劉輝教授、凌濤教授,南開大學胡振芃教授等人利用MnxVyOz家族作為平臺,發現鐵磁(FM)有序與錳氧化物的錳(Mn)-氧(O)強雜化具有內在相關性,從而顯著提高氧還原反應(ORR)活性。作者證明了FM Mn氧化物中Mn-O雜化的增強與氧化物表面活性Mn位點的生成以及在原位條件下獲得良好的反應熱力學密切相關。結果表明,Mn-O雜化程度高的FM-Mn2V2O7獲得了創紀錄的高ORR活性,該工作展示了具有強金屬-氧雜化的磁性氧化物材料在能源器件中的潛在應用前景。 相關工作以《Ferromagnetic ordering correlated strong metal–oxygen hybridization for superi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ctivity》為題在《PNAS》上發表論文。 圖文導讀 圖1. Mn2V2O7和MnV2O6的磁性結構 錳基氧化物是最具ORR活性的材料之一。在這項工作中,作者研究了MnxVyOz家族,其中具有相同Mn2+磁矩為4.58 μB的磁性[MnO6]八面體層被非磁性[VOn]層隔開。Mn2V2O7和MnV2O6是MnxVyOz族中具有C2/m空間群的兩種典型氧化物(圖1 A和C),分別表現為FM和AFM有序。Mn2V2O7和MnV2O6各[MnO6]層中相鄰Mn離子的自旋電子數目相同,方向相反(圖1 B和D)。 本研究利用振動樣品磁強計對Mn2V2O7和MnV2O6的磁性能進行了實驗研究。其中,制備的Mn2V2O7呈現Mn和V原子層交替結構。如圖1f所示,Mn2V2O7在±10000 Oe范圍內表現出明顯的磁滯,飽和磁化強度為~18.3 emu g-1,證實了Mn2V2O7的長程鐵磁有序,而MnV2O6表現出典型的AFM行為,磁化率為~4.4×10-5 emu g-1 Oe-1。 圖2. 磁有序與金屬-氧雜化的關系 如圖2A所示,FM-Mn2V2O7的Mn-3d軌道是高度自旋極化的,所有占據態都在同一個自旋通道中。更重要的是,在費米能級附近觀察到Mn-3d和O-2p軌道之間的強雜化。相反,對于AFM-Mn2V2O7,價帶和導帶的Mn-3d態是對稱分布的。在MnV2O6中也觀察到類似的情況,存在FM和AFM有序(圖2B)。 團隊通過分析Mn2V2O7和MnV2O6中Mn-3d和O-2p軌道的投影態密度,量化了它們的雜化程度。Mn2V2O7中Mn-3d和O-2p軌道的雜化程度從AFM的~41%增加到FM有序的~71%(圖2C)。在MnV2O6中,從AFM到FM有序也發現了類似的Mn-O軌道雜化增強(圖2C)。 這些結果揭示了磁有序(FM/AFM)與Mn-O雜化之間的明確相關性,這可以解釋Mn氧化物中的FM交換相互作用促進了Mn-O鍵中平行自旋的離域,促進了相互連接的Mn和O離子之間的電子轉移,從而增強了Mn-O雜化(圖2D)。相反,Mn氧化物中的AFM交換相互作用抑制相互連接的Mn和O離子之間的電子躍遷,從而減少Mn-O雜化(圖2E)。 圖3. Mn2V2O7和MnV2O6上Mn位點的原位演化 如圖3A所示,盡管兩種氧化物的初始價態都是+2,但它們的氧化還原特性卻大不相同。更具體地說,FM-Mn2V2O7的陽極峰強度和陰極峰強度都遠高于AFM-MnV2O6,特別是在陽極Mn2+→Mn3+峰在0.92 V處。結果表明,隨著陽極電位的增大,FM-Mn2V2O7表面Mn2+向Mn3+的轉變顯著增強。 在ORR起始電位下,FM-Mn2V2O7上Mn3+的位點密度比AFM-MnV2O6上的位密度高約6倍(圖3a,插圖)。這一發現得到了原位Mn的K邊XANES數據的支持,即由于在反應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Mn3+,FM-Mn2V2O7的平均Mn價態在1.20 V時超過3+(圖3b)。相比之下,在相同的工作條件下,AFM-MnV2O6的Mn價態明顯降低。FM-Mn2V2O7上Mn3+的大量增加與預期猜測一致,FM-Mn2V2O7中強烈的Mn-O雜化加速了表面Mn位點向吸附氧的電子轉移。 為了進一步證實磁有序在電化學反應中生成活性Mn位點中的關鍵作用,采用對過渡金屬基材料中價電子變化敏感的原位紫外可見光譜監測了FM-Mn2V2O7和AFM-MnV2O6在磁場下的響應,記錄了不同電位下FM-Mn2V2O7和AFM-MnV2O6的光譜變化。 磁場作用下,AFM-MnV2O6的紫外可見光譜保持不變,而FM-Mn2V2O7的吸收峰在磁場作用下增加了10%。Mn氧化物在350~390 nm和470~510 nm處的峰分別歸屬于O2-→Mn3+的電荷轉移躍遷和Mn3+的d-d躍遷。磁場作用下FM-Mn2V2O7的吸收峰增強,表明磁場的施加增加了FM-Mn2V2O7表面Mn3+的含量。 CV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發現,在磁場作用下,FM-Mn2V2O7的峰值電流密度增加了18%(圖3D)。磁場作用下,FM-Mn2V2O7表面的Mn3+位點密度提高了11%。這些結果是合理的,外加磁場可以使單個FM電催化劑內各個磁疇的自旋對齊(圖3 D,插圖),并促進FM交換相互作用,從而增強電子離域和磁性金屬中心的演化。 圖4. 磁有序調節Mn2V2O7表面的ORR熱力學 作者計算了FM-Mn2V2O7和AFM-Mn2V2O7的Mn位點上的ORR自由能圖(實驗排除了V離子作為Mn2V2O7上的ORR活性位點)。如圖4A所示,AFM-Mn2V2O7的電位限制步驟是將吸附的O2轉化為*OOH的第一個反應步驟,而氧中間體與FM-Mn2V2O7結合更強,可促進*OOH的形成,電位限制步驟轉移為*OH的解吸。 更強的Mn-O雜化和FM有序有望穩定*OOH,從而增強O2→*OOH的轉化。如圖4B所示,與AFM-Mn2V2O7相比,FM-Mn2V2O7的Mn-O雜化率提高了約30%;與AFM-Mn2V2O7,O2→*OOH在FM-Mn2V2O7上的勢壘降低了~0.1 eV。這一發現表明FM有序的強Mn-O雜化促進了*OOH的形成,并大大提高了FM-Mn2V2O7上各Mn活性位點的固有活性。 此外,團隊將Mn2V2O7和其他電催化劑的計算過電位與它們對*OOH中間體的吸附能(ΔG*OOH)進行了關聯。如圖4C所示,給出了一個典型的火山曲線,其中FM-Mn2V2O7位于火山峰值。該計算結果強調了具有強Mn-O雜化的FM有序在優化磁性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反應熱力學中的關鍵作用。 圖5. 磁效應對ORR活性的影響 本文使用旋轉圓盤電極在O2飽和的1.0 M KOH中測量了實驗制備的FM-Mn2V2O7和AFM-MnV2O6的ORR性能。正如預期的那樣,FM-Mn2V2O7的ORR活性遠遠好于AFM-MnV2O6(圖5A),這應該歸因于前者有更多的Mn3+活性位點和更有利的反應熱力學。FM-Mn2V2O7的半波電位為0.89 V,甚至比基準Pt/C催化劑的半波電位高0.01 V。 為了更好地評價FM-Mn2V2O7和Pt/C電催化劑的本征ORR活性,仔細地評估了它們的比活性。如圖5B所示,在0.90 V下,FM-Mn2V2O7的比活性為~74 μA cm-2,優于Pt/C催化劑(~57 μA cm-2)。FM-Mn2V2O7的優異性能與上述計算結果相一致,同時,注意到FM-Mn2V2O7是迄今為止報道的堿性中最佳的ORR催化劑之一。 為了進一步確認磁有序對ORR性能的關鍵作用,將FM-Mn2V2O7和AFM-MnV2O6負載到碳纖維上,并在~1 T的磁場下測量其LSV曲線。如圖5C所示,在外加磁場作用下,FM-Mn2V2O7的電流密度增大,在去磁場作用后電流密度減小,說明外加磁場作用增強了ORR活性。此外,FM-Mn2V2O7在磁場下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相比之下,AFM-MnV2O6表現出可以忽略不計的磁響應(圖5C,插圖),這與之前的報道一致,即AFM材料的磁化率太低,外加磁場不足以克服AFM耦合。 文獻信息 Ferromagnetic ordering correlated strong metal–oxygen hybridization for superi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ctivity,PNAS,2023.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7901120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18/1c273b1288/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張兵/于一夫,最新Nature子刊! 2022年9月26日 陳人杰/李月姣/陳楠EES: 通用的“氫鍵捕獲”溶劑策略實現高壓水系電池! 2023年10月14日 麻省理工/新加坡國立JACS:機器學習預測共軛低聚電解質分子的抗菌活性 2023年10月13日 ?AFM:通過氟化實現高成本效益的陽離子無序巖鹽正極的穩定循環 2023年10月7日 福建物構所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丨光固化3D打印研究獲新進展 2023年10月24日 夏寶玉/劉宏芳,最新JACS! 2024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