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太陽能光催化還原CO2被認為是解決能源消耗和環境問題的一種更環保的方式。將金屬配合物復合到半導體催化劑上可以增強它們在可見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效率。然而,這些配合物中的配體可能價格過高或難以大規模合成。因此,設計對可見光反應性高的低成本光催化劑有利于推動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發展和實際應用。
基于此,清華大學李亞棟和中南大學雷永鵬等提出了一種通過選擇性磷酸化和銅沉積法,成功將單個Cu原子,錨定在P摻雜C3N4中(Cu1N3@PCN和Cu1P3@PCN),以實現高效光催化CO2還原。
研究人員通過交換磷酸化和Cu沉積步驟的序列,可以將Cu在磷摻雜氮化碳(PCN)中的配位結構從Cu1N3(Cu1N3@PCN)調整為Cu1P3(Cu1P3@PCN)。以水作為還原劑,在光催化CO2RR中對這些催化劑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Cu1N3@PCN可以選擇性地將CO2還原為CO而不需要任何犧牲劑。
此外,Cu1N3@PCN在可見波長下具有優異的光催化活性(~49.8 μmolCOgcat-1h-1)和優異的耐久性(~25 h),而Cu1P3@PCN更有利于H2生成。
實驗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通過在C3N4中加入P并取代一個角C原子,使Cu的d帶中心上移接近費米能級,這種在d帶中心的調節促進了CO2對Cu1N3的吸附和活化,使Cu1N3@PCN僅在CO2RR中對CO具有活性。
然而,由于Cu1N3@PCN上Cu的d帶中心較低,CO2吸附較差,Cu1P3的上的COOH*穩定性較差,使得Cu1P3@PCN易于通過光催化水分解產生H2。
Phosphorus Tailors the d-Band Center of Copper Atomic Sites for Efficient CO2 Photoreduction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2. DOI: 10.1002/anie.202207677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18/bafd8519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