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劉洋課題組招聘博士后 2023年11月21日 下午6:14 ? 頭條, 百家 ? 閱讀 69 【導師及課題組簡介】 劉洋博士于2021年11月入職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任青年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3年在太原理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2018年獲得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化學工程博士學位,2018-2021年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功能金屬硫族化合物納米材料,磁性二維材料的合成與自組裝等。 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JACS, Chem. Soc. Rev., Nano Lett. ACS Nano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長期保持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所的密切合作。現因科研工作需要,招聘博士、博士后若干名。詳情請見個人主頁:https://mse.fudan.edu.cn/57/2e/c23094a415534/page.htm 【研究方向】 (1)新型金屬硫族化合物納米材料制備及自組裝 (2)電催化(CO2RR, NO3RR)材料及電池儲能器件 (3)二維材料制備及器件 【博士后】 工作待遇 1. 學校、院系和課題組為入選者實驗室為入選者提供優越的科研條件和穩定的經費支持; 2. 按照復旦大學規定享受博士后相關工作和生活待遇(http://www.hr.fudan.edu.cn/bshgz/list.htm),基本工資薪酬可達25萬元/年 (學校+課題組配套) ;若入選復旦大學“超級博士后”計劃,年薪28萬元起 (學校+課題組配套) ; 若入選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年薪30+萬元 (含課題組配套) ; 若入選“國家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由國家給予每人兩年60萬元的資助,其中40萬元為博士后日常經費,20萬元為博士后科學基金;直接列入“上海市超博計劃”資助,上海市促進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將給予每人兩年20萬資助; 3. 根據研究進展情況提供額外獎勵性工作補貼,各個項目資助可按規定累計,課題組資助力度不變; 4. 課題組與多個國內外課題組有長期緊密合作關系,鼓勵參與合作,參加國內國際會議。 生活科研支持 1. 復旦大學將為入選者提供兩室一廳公寓及必要的生活條件; 2. 根據學校政策子女可在復旦附屬幼兒園、附小就學; 3. 根據上海市博士后管理政策辦理有關落戶事宜。統招統分的博士后進站辦理上海戶籍,全職博士后出站后如在上海工作,可辦理家屬隨遷落戶手續; 4. 將為博士后人員提供良好的個人職業發展機遇,鼓勵博士后作為負責人申請各類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市各級課題; 5. 工作優秀者在出站時,推薦申報復旦大學項目制研究人員、青年 (副)研究員、或其他高校教職; 6. 其他未盡事宜可具體面議。 崗位要求 1. 符合復旦大學博士后基本申請條件。取得材料、化學、物理等相關學科博士學位,或者近期能夠順利答辯并獲得博士學位,年齡原則上不超35歲; 2. 有無機納米材料的合成與自組裝、光電CO2,NO3-催化轉化、磁性二維材料等相關研究背景者優先; 3. 具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至少1篇研究論文; 4. 能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工作勤奮踏實,具有團隊協作和探索精神,具有一定的管理協調能力。 【博士研究生】 崗位要求 1. 取得材料、化學、物理等相關學科本科或碩士學位,或者近期能夠順利答辯并獲得碩士學位; 2. 有無機納米材料的合成與自組裝、光電CO2,NO3-催化轉化、磁性二維材料等相關研究背景者優先; 3. 具有良好的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至少1篇研究論文; 4. 具有團隊協作和探索精神,工作勤奮踏實,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協調能力。 工作待遇 1. 提供個人學術能力培訓和職業發展規劃指導; 2. 大力支持優秀科研助理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會議; 3. 表現突出的可優先考慮在復旦大學繼續深造,或者推薦到國內外合作單位。 【應聘方式】 有意者請將個人詳細簡歷發送至liuyang_fd@fudan.edu.cn,請應聘人員將個人簡歷(包括個人信息、學習工作經歷、論文列表、項目經歷等內容)、代表性論文、工作簡介以及推薦人聯系方式等材料電子版發送至聯系人郵箱,請在郵件標題中注明“博士后(博士)應聘+本人姓名+可到崗時間”。 歡迎與課題組聯系咨詢,課題組對符合要求的申請人將盡快回復并安排面試。(長期有效)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21/ecb3c18c7d/ 生化環材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青大郭向欣AFM:原位轉化反應引發親鋰合金@反鈣缽礦雜化層和穩定的理/石榴石界面 2023年9月25日 耶魯/賓大JACS: 鈉金屬電極不能在常用醚類電解液中快速充放電 2023年10月25日 8篇催化頂刊:王定勝、郭正曉、周勇、馬勝前、徐冰君、吳勁松、楊華明等最新成果 2023年10月18日 南京大學襲鍇教授Angew.:調控COFs的相對氮位置助力光合成H2O2 2023年9月25日 麥立強/許絮/孫叢立AEM:促進硫的雙向氧化還原,實現2800次循環鋰硫電池! 2023年10月5日 復旦余學斌ACS Nano:空間隔離啟發的超細CoSe2實現高倍率、高能鋁電池 2023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