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應化所,最新Angew!克級電化學合成氨! 2023年11月22日 下午4:17 ? T, 頂刊 ? 閱讀 11 成果簡介 近日,吉林大學鄢俊敏教授、Shi miaomiao以及長春應化所鐘海霞研究員(通訊作者)共同提出了在雙極膜(BPM)組合的電解槽中使用銅活化的鈷電極通過電還原NO2–高效合成氨(NH3)。工業上以安培電流密度或克級NH3產率進行電化學合成氨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該研究中使用了BPM以保持離子平衡和維持電解液液面。通過優化結構和豐富的鈷位點,目標修飾的泡沫鈷電極在堿性電解質的H型電池中實現了高達2.64 A·cm-2的電流密度,96.45%的法拉第效率和279.44 mg·h-1·cm-2的NH3產率。 通過工況實驗和理論計算,該研究發現銅優化了NO2–的吸附行為,并促進了鈷位點上的氫化步驟,從而實現了快速的NO2–還原過程。在自制反應器中,這種活化鈷電極可大量生產NH3,最高可達4.11 g·h-1,這表明其在大規模實際應用中具有可行性。這項研究為高效環境電化學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實用性證明。 研究背景 氨(NH3)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原料,每年的市場銷量超過 1.5 億噸。此外,NH3 還具有能量密度高(13.6 GJ·m-3)、氫含量高(17.6 wt%)、易于液化運輸等特點,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無碳富氫燃料。以水為質子源的可再生電能驅動的 NH3 合成因其操作條件溫和、環境友好、理論效率高等優點而日益受到關注。盡管電催化產氨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其電流密度和 NH3 產率,尤其是這些電流密度和 NH3 產率,遠遠落后于實際應用的要求。這主要是由于缺乏大量的內在活性位點和穩定的電極結構,以及當前電解反應器的短期離子平衡和穩定性造成的。因此,要實現高效的電化學 NH3 合成,仍需開發配備更合理的多孔電極的合適反應器。 圖文導讀 圖1. 合成過程及材料表征 通過化學改性和電化學活化工藝制備了A-CuCo@CF,其中泡沫Co (CF)作為Co源和集流體。不同的是,與CF相比,CuCo@CF表面出現了許多絮凝納米片,這是由于新生成的CuCo前體。通過隨后的堿性電解質驅動的CuCo@CF活化,獲得了具有許多更大納米片的A-CuCo@C。X 射線光電子能譜(XPS)顯示CuCo@CF 中 Co 2p 的結合能略低于 CF 中的結合能。Co0 峰從 777.89 eV 移至 778.11 eV, Co2+ 和 Co3+ 峰分別從 782.72 和 780.71 eV 移至 782.41 和 780.57 eV。?同時,CuCo@CF 中 Cu0 的結合能(932.97 eV)略高于泡沫銅(932.74 eV),表明電子從 Cu 轉移到了 Co。Ar 蝕刻后檢測到 Cu 峰,證明 A-CuCo@CF 中存在微量的 Cu。在 A-CuCo@CF 中沒有 Co0 的信號,Co2+ 和 Co3+ 的相應結合能分別為 781.97 和 780.10 eV。 圖2. 性能測試 CF, CuCo@CF和ACuCo@CF的線性掃描伏安法(LSV)在有或沒有0.2 M KNO2的1 M KOH下進行。采用恒電位電解法對A-CuCo@CF在BPM組裝H型電池中進行了NO2–RR。在BPM系統中,帶相反電荷的離子會被Donnan電位排斥,因此在中間層水解離產生H+/OH?并向外移動形成回路,從而保證了離子平衡。從1H-核磁共振(1HNMR)譜圖可以看出NH4+的信號強度隨著還原電位的升高而增加。A-CuCo@CF對NO2–RR的NH3選擇性高于90%,在-0.8 V時達到96.45%的最大值。重要的是,由于具有豐富的本質活性位點,它在高FE下表現出較大的NH3分電流密度(2.64 A·cm-2),有望進一步應用于工業生產。此外,A-CuCo@CF具有良好的可循環性,在-0.8 V條件下進行30次循環試驗,FE和NH3收率沒有明顯下降。 圖3.?原位表征 本研究通過原位拉曼分析研究了催化劑的電解質活化過程。對于ACuCo@ CF,當負電位超過-0.3 V時,表面Co3O4和Co(OH)2被迅速還原,這意味著在NO2–RR過程中,實際的活性位點主要是金屬物質。但是,經過5次反應后,A-CuCo@CF的原位拉曼光譜表明反應后的金屬催化位點更容易在短時間內被氧化,這與XPS的結果一致。進一步使用原位衰減全反射表面增強紅外吸收光譜(ATR SEIRAS)來深入了解催化過程中的中間體。此處,提高還原電位后,在線差分電化學質譜(DEMS)檢測到*N、*NO、*NH中間體和NH3信號。當電解停止時,這些信號減弱,這意味著所有檢測到的物質都是在電解過程中產生的,而不是污染物。 圖4. 理論模擬 本文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進一步探討A-CuCo@CF對NO2–RR的反應機理。DFT模型分別為Co、Cu-Co3O4和CuCo,分別代表了Co泡沫在還原過程中的催化劑A-CuCo@CF和ACuCo@CF。通過分析Co、CuCo和Cu-Co3O4的原子軌道投影態密度(PDOS),進一步強調了它們的電子結構。Cu原子的引入削弱了Co位點上NO2–的吸附,有利于后續的加氫步驟。為了探索NO2–RR的反應途徑,我們進一步計算了相應的吉布斯自由能(?G)曲線和*NO2對NH3的吸附構型。根據結果推測Cu摻雜金屬Co位為催化源,這與A-CuCo@CF在NO2–RR過程中被還原時電化學性能保持一致。 圖5. 放大實驗 為了促進可擴展NH3合成的實際應用,在堿性電解液中組裝了一個自制的電解槽,放大A-CuCo@CF為陰極(10*10 cm2)。在~20 A恒流電解條件下進行NO2–RR,在0.2 M NO2–電解液中NH3產率可達2.01 g·h-1, FE產率可達~94.96%。進一步提高NO2–濃度(0.3 M)和施加電流(40 A), A-CuCo@CF的NH3產率高達4.11 g·h-1, FE產率高達97.19%,顯示了A-CuCo@CF電極在工業NH3生產方面的巨大潛力,當與可再生電力相結合時,它可以在可持續氮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 文獻信息 Gram-level NH3 Electrosynthesis via NOx reduction on Cu Activated Co Electrode.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5238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22/aa0e61d99c/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Nature子刊:新型受阻型Lewis酸堿對高效催化油脂脫氧制備綠色柴油 2024年4月17日 林鋒教授、趙克杰、劉宜晉ACS Energy Lett.觀點:以偏概全?電池材料常規表征的陷阱及應對策略 2023年10月13日 MIT教授發明液態電池技術,獲得國際大獎! 2023年10月14日 【鋰電】Joule:當鋰金屬負極與石榴石型固態電解質親密接觸,如何構建無枝晶鋰負極? 2023年11月13日 黃小青/李亞飛/張穎,最新AM! 2022年10月8日 徐立強/周國偉/何妍妍AEM:核殼異質結構協同硒空位工程實現超穩定儲鈉 2023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