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烯烴是重要的化學品或中間體,主要來源于石腦油裂解等石化過程。以成本相對低廉儲量相對豐富的天然氣(主成分是CH4)替代石油生產基礎化學品,是當前學術界和產業界研究開發的重要方向。
CH4非常穩定,通常以催化劑表界面活性氧物種實現對CH4的活化與氧化,但易將CH4及其產物過氧化而降低原子利用率。CO2作為氧源在較高溫度亦可將CH4轉化為低碳烯烴,但催化劑失活是尚未解決的關鍵難點。
中科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重點實驗室謝奎課題組,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院聯合基金和福建省百人計劃等項目資助下,發展出熱電耦合催化CH4/CO2制烯烴的新途徑。
如圖所示,CO2作為氧源在陰極活化還原為CO,氧離子則通過電解質傳輸至陽極以界面活性氧的形式對CH4活化并耦合氣相偶聯實現CH4向烯烴的轉化。外場環境和界面催化的協同調變避免了CH4及其產物過度氧化。這一過程不僅實現了CH4向低碳烯烴轉化,也實現了CO2還原與高值利用,是“一舉兩得”的極具潛力的新途徑。
該工作通過對Sr2Fe1.5Mo0.5O6-δ(SFMO)摻雜并在表面鉚合生長納米鐵構筑金屬–氧化物界面體系,以增強對CH4的活化和納米金屬穩定性以及抗積碳性能。
協同調控金屬–氧化物界面長度和外電場實現陶瓷電極對CH4氧化性能的調變。常壓下實現了16.7%的C2產物濃度,CH4轉化率可達41%,運行100小時無衰減。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
Zhu C, Hou S, Hu X, et al.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ethylene in a solid oxide electrolyzer[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1173.
該課題組此前開展了新型界面體系、電解CO2制CO和電解CO2耦合CH4氧化制合成氣(Science Advances,2018,4,eaar5100;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8:14785)的研究工作。并針對小分子活化轉化的活性位點,將不飽和配位局域結構長程有序化構筑了多孔單晶體系,研究配位不飽和度和局域電子態等對特定小分子活化轉化的機制(Advanced Mateirals,2018,1806552;Materials Horizons,2018,5,953-960;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8,2178)。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24/753870c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