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C被氫輻射之后會產生不同類型的缺陷,簡單的缺陷包括Si、C空穴,Si和C間隙,Si和C反向位點等。
?
研究發現,用H持續輻射SiC,SiC中缺陷數目會隨之增加,其中一些缺陷是磁性缺陷。缺陷的相互作用是復雜的,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會改變缺陷特征。
作者通過第一性原理,采用MedeA-VASP模塊系統地研究了SiC含不同氫誘導缺陷體系的磁性。
第一步:通過Welcome?to?MedeA?Bundle中InfoMaticA搜索了SiC結構; ? 第二步:采用Supercell?Builder創建了SiC超晶胞; ? 第三步:隨后創建了不同類型H插入的SiC結構; ? 第四步:采用MedeA-VASP模塊對不同體系進行了幾何結構及電子結構的計算(GGA泛函,460?eV截斷能)。 幾何性質 ?
作者采用MedeA-VASP模塊對SiC進行結構優化。
?
圖1,H原子在SiC晶胞A、B、D三處插入。對于單個H原子的插入結構經過優化后,C和Si原子向相反方向移動,一個C-Si鍵斷開,形成一個C-H鍵,這種氫誘導缺陷結構最穩定。
?
圖1(b)-(f)結構均在Si96C96中插入一個H2分子,圖1(b)-(d)經過優化后,這三種結構均沒有磁性。圖1(e)和(f)這兩種結構均有磁性。
?
圖1??SiC中H誘導缺陷模型。(a)黑球代表C原子,黃球代表Si原子,紅球A、B、D代表H原子可能插入的位置;兩個H原子距離分別是0.0762?nm?(b),?0.276?nm?(c),?0.352?nm?(d),?0.930?nm?(e)及1.238?nm?(f)。
電子結構
?
作者采用MedeA-VASP計算了H插入到SiC不同位置結構的態密度(DOS)和能帶結構,如圖2。
?
圖2?(a)為HSi48C48能帶結構,沒有考慮自旋極化,結果發現雜質能帶處于導帶最低處下方約0.2?eV。
?
圖2?(b)為考慮自旋極化的HSi48C48能帶結構,雜質能帶分裂成兩個能級,一個位于費米能級下方,一個位于上方。計算結果表明孤立H缺陷是一個磁性缺陷,磁距為1μB。隨后作者又計算了HSi48C48的DOS,見圖2(c),費米能級處的最高峰可以解釋磁性的來源。
?
圖2??SiC中有1個H誘導缺陷結構:(a)未考慮自旋極化的能帶結構,(b)?考慮自旋極化的能帶結構,(c)?DOS圖。
作者又研究了SiC中含1個H誘導缺陷的電荷密度,圖3給出了此體系的自旋密度圖。自旋電荷密度主要局域在缺陷周圍,直徑約是0.930?nm。
作者發現如果2個H誘導缺陷距離在0.930?nm之內,它們的自旋電子將會重疊并相互作用。
?
圖3??SiC中含一個H誘導缺陷結構的自旋密度圖(0.008?eV/A3)。每個缺陷周圍等值面直徑約是0.930?nm。Si原子是藍色,C原子是棕色,H原子是灰色。
圖4(a)為考慮自旋極化后的H2Si96C96能帶結構,與圖2(b)相似,這說明2個H缺陷和1個H缺陷對SiC的影響不大。
圖中顯示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缺陷狀態相同,磁距抵消。圖4(b),H2Si96C96(2個H間隔1.238?nm)有4個能帶:2個處于費米能級下方,另外2個位于上方。此結構有磁性,磁距為2μB。
研究發現,2個H缺陷(距離為1.238?nm)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弱。
?
圖4??含2個H誘導缺陷SiC能帶結構,(a)?2個H距離最近?(b)?2個H距離最遠。
本案例中,作者利用MedeA-VASP模塊,研究了SiC不同H誘導缺陷的幾何性質和電子性質。
研究發現,SiC中兩個H原子距離大于0.930?nm,磁距可能會出現。在0.930?nm分界處,含兩個H缺陷的SiC結構是相對穩定的。
本案例的工作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SiC的性質,為我們日后對碳化物材料深層次研究做出了莫大貢獻。
Welcome to MedeA Bundle
?
MedeA-VASP
Wei Cheng, Min-Ju Ying, Feng-Shou Zhang, Hong-Yu Zhou. Magnetism of hydrogen-irradiated silicon carbide. Physics Letters A.378 (2014) 1897-1902.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24/c5fb5bf9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