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干重整(DRM)是將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這兩種溫室氣體轉化為合成氣的過程。以納米粒子為主要形式的金屬鎳(Ni)由于具有較高的C-H活化能力和較低的成本而被廣泛用于催化DRM。在反應過程中,通常需要高溫(>600 °C)以促進高吸熱反應(ΔH298K=247 kJ mol-1),但Ni的低Tammann溫度(581 °C)會導致其在DRM操作溫度下燒結;此外,金屬Ni納米顆粒在活性位點之間顯示出緊密的接近性,催化劑上會發生連續的C-H鍵斷裂和隨后的C-C偶聯,導致嚴重的焦炭形成,從而降低催化劑的壽命,這限制了Ni催化DRM的發展。
最近的研究表明,雖然陽離子Ni與CH4的結合能比金屬Ni低,但它仍能有效地促進CH4的C-H鍵斷裂(這是DRM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基于此,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韓宇和Jorge Gascon等報道了一種配體保護的水熱合成法,它能夠使Ni在MFI沸石骨架中以0.9 wt%的負載量分散,且所獲得的催化劑(Ni-MFI-HT)主要含有陽離子Ni,只有少量的金屬Ni存在。
為了比較,研究人員采用后合成法制備了兩種Ni負載相同的MFI(即硅沸石-1)負載Ni催化劑。與Ni-MFI-HT相比,所得催化劑的金屬Ni含量顯著提高,分別為66.6% 和97.6%。通過對這三種催化劑性能的比較分析,研究人員得以考察陽離子Ni和金屬Ni在DRM反應中各自的催化作用。
具體而言,在三種催化劑中,Ni-MFI-HT的表觀催化活性最高,抗積炭能力最強。在600 °C和空速(GHSV)為62l gcat-1 h-1(CO2/CH4/N2=1:1:8;1 bar)的條件下,CH4和CO2轉化率分別為62.2%和70.6%,結焦率為5.4×10.6 molC gcat-1 h-1;并且,在高GHSV (124 L gcat-1 h-1)或高壓(16 bar)條件下進行的長期實驗證實了Ni-MFI-HT的優異穩定性。
研究人員將Ni-MFI-HT的優異性能歸因于沸石骨架內原子分散的Ni陽離子位點的存在,其極化了周圍的O原子,導致形成豐富的金屬-氧對(Niδ+-O(2-ξ)-)。這些金屬-氧對具有斷裂CH4的C-H鍵的能力,并且它們的完全暴露導致高比活性。此外,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證明,在陽離子Ni位點上,由CH4產生的CHx*傾向于遵循氧化途徑,形成CO*和H*物種,而不是經歷產生C*的連續的C-H鍵斷裂,這一發現為Ni-MFI-HT具有優異的抗結焦性能提供了理論依據。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methane dry reforming enabled by a single-site cationic Ni catalys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3. DOI: 10.1021/jacs.3c04581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27/60e7bc08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