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思唯爾每年都會發表全球高被引作者,在公布這些研究人員的名單同時,基于scoups綜合統計的高被引作者也會獲得一定數額的美金獎勵。這種榮譽對于在科研領域的人員來說非常重要,當然一定數額的獎勵也是讓獲得者興奮。
此前也有博文討論和分析過全球高被引學者的科研業績特征,個別研究人員會同時成為幾個學科領域的全球高被引學者。但共同特征是在該學科要發表一定數量的SCI論文,這些論文集中于某一學科且有比較高的引用絕對值和平均值。也有一些研究人員的論文數量和引用絕對值也非常高但卻不是高被引學者,主要原因在于可能其論文發表分布在多個學科,平均引用沒有進入該學科最前列而已。
雖然愛思唯爾和斯普林格等出版社開啟了在線online publication服務,特別是愛思唯爾很多期刊錄用后基本在10天內在線,然后一個月內就把校對的文章在線出版,比如有些期刊已經把2019年7月的文章都完整出版了,分配了準確的卷期頁碼。出版社這么做的目的是可以提前分享出版信息,使得這些最新論文能夠被讀者下載和引用,這樣整體提高了期刊的引用次數和潛在的影響因子,進一步吸引更好的稿源和評審人來服務。對于研究單位和高校來說,也就增加了訂購的動力和理由。
雖然這種提前出版模式可以很好增強論文的曝光和引用,但總有一些論文自出版后就是零引用,有些文章雖然也有一些引用,但仔細比對后發現該文章出版多年后他引仍然為零次。為什么呢?
1)發表的期刊層次決定了論文曝光的頻次和讀者的關注度。有些邊緣化的期刊雖然也是SCI收錄,但期刊知名度不高,或者期刊歸屬的出版社網站建設的不好,導致難以在谷歌等數據庫快速搜索到。或者期刊本身的口碑不怎么好,作者分布過于集中于某個國家,其他國家作者不愿意引用;
2) 文章內容貢獻度和趣味度不高,都是修補性的工作,對讀者沒有啟發;?
3) 作者本身知名度不夠,作者本身發表的論文數量偏少,在每天海量出版的時代,總有一些文章難以被讀者搜索到,因此,作者積極參加同行學術交流和在線建立自己的學術名片目錄,通過多種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就非常重要;?
4)文章內容過于大眾化,跟風研究,讀者和研究人員總會找到替代的參考文獻;?
5) 文章內容屬于小領域問題,從事相關研究的人員總數本身偏少,或者作者同行合作不夠深入;?
6) 研究內容是系列化,讀者引用的時候總是隨機挑選或者偏好挑選某幾篇,難免落下其中一篇;?
7) 讀者引用偏好問題,多數期刊出版的論文都有明確的年卷期頁碼,而有些期刊采用年和6位編碼,或者卷和年一樣,而文章出版編號就是投稿號碼,這個見Hindawi出版社的期刊。另外,一些讀者習慣于從自己發表的論文里直接復制一些文獻,而不愿意更新最新的文獻;?
8) 有些文章本身結果是錯誤的,讀者不能引用;?
9) 文章本身引用的文獻偏少。一般而言,一些研究人員都會關注下自己論文被誰引用,引用的文獻數量較多容易增加自己論文的曝光率。如果作者發表的文章把參考文獻局限在15篇以內,那么在普通SCI期刊上發表難以被搜索到更別指望被引用了;?
10) 文章內容太超前和新穎,讀者看不懂所以無法評價和引用。
在信息網絡發達的今天,增加論文的分享和曝光,有利于提高論文的引用和關注。零引用文章沒關系,引用次數高不代表100%的創新強,一定程度上表示這個領域里跟進和關注的人員多。但一篇文章出版了5年后還是零次他引,那么作者就該發掘新問題,爭取做出創新性的工作,另外,也要加強同行的合作。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1/27/ab7212d3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