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金屬-氮-碳(M-N-C)構型的過渡金屬單原子電催化劑(SAC)在析氧反應(OER)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調制M-N-C中的自旋組態以增強自旋敏感的OER能級勢在必行,但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基于此,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上海大學趙玉峰教授,燕山大學王靜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通過在Fe-N-C結構中引入主族元素(Mg)引起的中低自旋躍遷的局部場畸變,并揭示了增強OER活性的潛在起源。研究發現,Mg2+和Fe2+之間較大的離子半徑不匹配會引起FeN4面內方形局部場變形,從而觸發Fe2+從中自旋(dxy2dxz2dyz1dz21,2.96 μB)到低自旋(dxy2dxz2dyz2,0.95 μB)的有利自旋躍遷,從而通過吉布斯自由能調節了基元步驟的熱力學。所獲得的Mg/Fe雙位點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OER活性,在10 mA cm-2下的過電位為224 mV,且整體水分解在10 mA cm-2下的電解電壓僅為1.542 V,優于目前最先進的過渡金屬SAC。本文通過金屬雙位點和碳/氮協同策略的設計可以顯著調整局部幾何對稱性,得到的低自旋Fe2+對關鍵反應中間體*O表現出良好的結合能,從而降低了4e– OER的過電位。這項工作提出了一種有前景的調控鐵自旋的策略,以提高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催化性能,為探索低成本、高性能的催化劑開辟了廣闊的領域。Improving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through Local Field Distortion in Mg/Fe Dual-site Catalyst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314303.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