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1572095、21772081)等資助下,南方科技大學譚斌教授課題組首次實現催化不對稱的四組分Ugi反應,成功挑戰了這個近60年懸而未解的科學難題。合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 N. Houk教授課題組建立了反應的立體模型,對該反應的手性控制過程進行了理論計算。
圖. 手性磷酸催化不對稱Ugi反應
Ugi反應是通過一鍋法將羰基化合物、胺、羧酸和異腈組裝成類似多肽結構的α-酰胺基酰胺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天然產物、生物活性分子和材料的結構單元之中。Ugi反應由于高度的原子、步驟經濟性以及匯聚式的特點,被廣泛地應用于雜環骨架、天然產物、大環化合物、聚合物和功能分子的合成;同時該反應也適合多樣性合成,可快速建立分子庫,因此在藥物發現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然而該反應的立體化學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譚斌教授課題組設想利用手性磷酸(簡稱CPA)來實現催化不對稱的Ugi四組分反應。作者認為,手性磷酸的酸性不僅強于羧酸,而且手性磷酸和羧酸可以發生二聚,其結果導致手性磷酸的酸性增強以及羧酸的親核性增強;另外在手性磷酸作用下,中間體亞胺的快速生成以及優先被活化可以有效地抑制Passerini等競爭反應的發生。這些都有利于實現催化不對稱的Ugi反應。實驗結果證明,當采用(R)-1,1-螺二氫茚-7,7-二酚(簡稱SPINOL)衍生的手性磷酸CPA4和CPA6作為有機催化劑可以高對映選擇性地實現催化不對稱Ugi四組分反應(ee值高達99%)。同時反應具有廣泛的底物范圍,利用四個非手性合成砌塊,可以快速的構建86個光學活性的產物。
手性磷酸-羧酸雜二聚體的雙功能活化模式被實驗和理論計算共同驗證,計算的反應能量圖給出三個關鍵過渡態,手性磷酸參與了每一個過渡態的形成,證明其雙功能性質對反應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
由于酰胺是蛋白質的最主要的結構單元,作者預期這一合成策略將在化學生物學、生物醫藥和材料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Phosphoric Acid-catalyzed Four-component Ugi Reaction(磷酸催化的不對稱四組分Ugi反應)”為題,于2018年9月14日在線發表于Science(《科學》)。
論文鏈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1/6407/eaas8707。
本文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王妍妍編輯整理。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01/04af5c4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