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量化計算的初學者,理論入門非常困難,其實對于一些已經使用計算發表文章的學者,他們對理論可能也有點糊里糊涂,近日鄒文利老師在科學網對這種狀況進行了吐槽:
最近審了篇做VASP計算的英文稿,問題很多,舉兩個例子。
1. 不懂基本概念,理論部分胡扯
作者連GGA、泛函、贗勢、平面波之間的關系都搞不清楚。于是G了一下,發現這是VASP計算類論文中的普遍現象,列出的前20篇論文只有一篇論文中的描述是對的。其他論文的理論部分一個比一個胡扯,有不少作者的來頭還不小呢。似乎在他們看來,只要這幾個詞出現在理論部分就行了。
2. 自創專業詞匯,公式莫名其妙
接下來在論文里讀到一個沒見過的詞“hydrogen scale”,不解其意,G了一下”free electron on the hydrogenscale”,得到中外學者們材料計算類的英文論文100余篇,都包含完全一樣的公式,和一大堆不知所云的話。
最奇妙的是有一篇國內作者的論文,與氫一點關系都沒有,也莫名其妙地加上了公式和這段話。為了理解這段話的含義,我特地看了上下文,發現它們都提到free electron on the hydrogen scale的值是4.5eV——這不就是氫分子的解離能嗎?因此可以斷定,凡是寫上這段話的論文都是抄的,而且從第一個抄襲的人開始,就在完全不懂的情況下抄錯了,造成以訛傳訛。
3.豈止是作者,審稿人也一竅不通
在這么多的問題論文后面,應該還有差不多是同樣數目的對理論一竅不通的審稿人。幸好,目前發現的問題論文還是幾百、幾千的量級,如果發展到幾萬,幾十萬,形成學術“壁壘”和“共識”,那么前不久Nature等頂級期刊出現的“實驗測量波函數”的低級錯誤(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70165-1065005.html,所以對頂級SCI期刊也不可迷信)就會再現。等到謬誤變為真理,我們這些做理論的外行再去貿然糾正,到時候就會被罵個狗血噴頭。
以上的群體性錯誤說明全世界的學術風氣都差不多:浮躁,不求甚解,不負責任。
?
本文來自鄒文利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70165-1124552.html
其實不僅是初學者,對于一些已經使用計算發表文章的學者,他們對理論可能也有點糊里糊涂。深圳華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源資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路漫學術、呂梁云計算中心、深圳市清新電源研究院制作計算量子化學線上培訓班38課。課程內容包含計算量子化學理論基礎、電子結構計算、量化計算軟件與VASP入門精講四大部分。 線上培訓,騰訊課堂錄播,可反復回看。 前4節試聽鏈接: https://ke.qq.com/course/327046?tuin=3c7d5321
課程咨詢請添加添加助教微信,備注“計算量子化學線上培訓”: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
一鍵搞定你的計算入門問題
更多聯系方式 公司電話:0755-36553265?? 公司郵箱:kefu@v-suan.com 客服QQ:20729352?? 昵稱:客服@華算科技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01/341a7cd4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