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 (2D) 材料上的面內離子傳導對于柔性電子產品至關重要。
在此,復旦大學郭佳團隊通過磷腈與胺的親核取代反應合成了膦-胺連接的2D COF。合成的COF是晶體,并以AB交錯方式堆疊,其中AB雙層通過從一層到另一層嵌入P-Cl鍵而互鎖,并且非互鎖層很容易分層。
因此,磷腈的原位后季銨化可以改善主鏈的電離,并伴隨分層剝離。超薄納米片可以解耦鋰鹽以實現快速固態離子傳輸,實現高電導率和低活化能。此外,作者探索了 COF 結晶的 PN 取代反應,并證明交錯堆疊的 2D COF 很容易剝離,可用于設計固體電解質。
圖1. PN-COF的合成及示意圖
總之,該工作采用親核取代的P-Cl與胺構建P-NH連接的2D COF。該層狀結構通過取向的P-Cl鍵與互鎖的AB層交錯堆疊。相比之下,非互鎖層只保留π-π相互作用,允許高效的后修飾。因此,磷腈的原位后季銨化可以改善主鏈的電離,并伴隨分層剝離。
在沒有任何增塑劑的室溫下,電導率增加到 0.18 mS cm-1,在缺乏 PC 且低活化能 (0.26 eV) 的情況下,電導率增加到 0.51 mS cm-1。因此,該工作不僅提出了一種用于擴展 2D COF 系列的新結晶策略,而且還展示了交錯堆疊 COF 作為離子傳導固態電解質的巨大潛力。
圖2. 電池性能
A Phosphine-Amine-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with Staggered Stacking Structure for Lithium-Ion Conduc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10972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01/8d1e6242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