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江海龍/孟征,最新Angew! 2023年12月6日 上午11:22 ? T, 頂刊 ? 閱讀 19 成果簡介 單線態(tài)氧(1O2)在各種光催化氧化反應中無處不在,但是高效和選擇性地生產1O2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基于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和孟征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基于鎳卟啉的共價有機骨架(COFs)的合成,在孔壁上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吸電子和供電子基團(-R=-CN、-CF3、-COOMe、-H和-OMe)的COF-366(Ni)-R。基于COF-366(Ni)的芳基亞胺與不同芳基炔之間的Povarov反應,通過后修飾將-R基團引入COF-366(Ni)中,得到具有不同官能團的等晶格COF-366(Ni)-R系列。 隨著-R基團給電子能力的增強,COF-366(Ni)-R對硫醚的光催化氧化活性增強,產率從氰基官能團的幾乎為零,提高到甲氧基官能團的98%。電子性質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所觀察到的不同激子行為與能帶能級和軌道組成的變化有關,首次在COFs中基于外球微環(huán)境調節(jié)策略調控活性氧(ROS)的產生。本研究為通過調節(jié)COFs的外層微環(huán)境產生ROS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研究背景 光輔助氧化反應是一種將太陽能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的可持續(xù)戰(zhàn)略。單線態(tài)氧(1O2)等活性氧(ROS)能夠裂解化學鍵,并引入氧原子,從而促進底物在光照射下的有效轉化。其中,電中性的1O2是最重要的ROS之一,具有較長的壽命和足夠的氧化性,被用于各種重要的反應中。然而,將基態(tài)氧敏化為1O2,需要一種高效的光催化劑。重原子促進光敏劑從單線態(tài)到三重態(tài)的系統(tǒng)間交叉(ISC),促進3O2敏化到1O2,但它們在光氧化反應中受到缺乏選擇性、易光漂白和毒性的限制。同時,過渡金屬配合物和貴金屬納米顆粒引起了環(huán)境問題,并且可用性有限。因此,最好開發(fā)一種替代方法來提高1O2的產量。 在眾多策略中,直接操縱催化金屬中心周圍的配位環(huán)境是操縱過渡金屬配合物電子結構的一種特別有效的方法。大多數(shù)用于改變過渡金屬配合物配位環(huán)境的策略都集中在初級配位球上,其中材料的催化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屬中心的固有性質的限制。控制酶催化中心周圍的外球微環(huán)境通過優(yōu)化底物結合、穩(wěn)定過渡態(tài)和促進有效的產物釋放可顯著提高選擇性和活性,但對活性位點的外圍實現(xiàn)精確的控制還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特別是多相催化系統(tǒng)。因此,迫切需要開發(fā)具有原子精度和可定制結構的光催化劑,以實現(xiàn)有效的外球微環(huán)境調制。 圖文導讀 合成與表征 作者采用溶劑熱法,在1, 2-二氯苯(o-DCB)和丁醇的混合溶劑中,以6, 10, 15, 20-四(4-氨基苯基)卟啉鎳(Ni-TAP)和2, 5-二甲氧基對苯二甲酸(DMTA)為縮合物,在6 M水乙酸下合成COF-366(Ni)。然后,利用Povarov反應對COF-366(Ni)進行合成后修飾,將COF-366(Ni)與一系列苯炔反應,通過形成喹啉環(huán),將不同的吸電子和給電子功能基團,包括-CN、-CF3、-COOMe、-H和-OMe引入COF-366(Ni)的孔壁上,使COF-366(Ni)-R。 圖1. COF-366(Ni)-R的合成示意圖 圖2. COF-366(Ni)-R的表征 催化性能 在O2環(huán)境下,利用紫光發(fā)光二極管(LED光,410-420 nm),在CH3CN中進行了由1O2介導的硫醚氧化。COF-366(Ni)在5 h后對苯基亞砜的收率很低,為12%±1.24%,而COF-366(Ni)-R的反應速率取決于其-R官能團的不同。其中,COF-366(Ni)-CN在給定的反應條件下沒有可觀察到的產率,COF-366(Ni)-CF3的吸電子基團比-CN弱,產率僅為11%,COF-366(Ni)-COOMe的產率為17%,COFs-366(Ni)-H的產率為30%,而COF-366(Ni)-OMe在具有強給電子甲氧基下,活性顯著提高,產率達到98%,是母體COF-366(Ni)的8倍。COF-366(Ni)-R系列光催化氧化硫醚制亞砜的催化活性為:-CN < -CF3 < -COOMe < -H < -OMe,與官能團給電子能力的順序相同。 在沒有催化劑下,在黑暗中,在N2氣氛下,都沒有觀察到任何產物,表明催化劑、光和O2環(huán)境對于氧化反應是必不可少的。添加疊氮化鈉(NaN3)作為1O2清除劑后,反應被完全抑制。而引入O2?-清除劑(對苯醌)和?OH清除劑(丁醇)對產率的影響非常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影響光輔助生成1O2的官能團并不位于靠近催化Ni(II)中心的位置,而是被分配到Ni(II)中心的外球面微環(huán)境。因此,首次證實催化金屬位點的外球微環(huán)境的調制可打開,并進一步有效地調節(jié)1O2的生成。 圖3. COF-366(Ni)-R的催化性能 機理研究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作者研究了COF-366(Ni)-R系中不同氧生成的潛在機制。O2與COF-366(Ni)-R系列不同成員的吸附自由能(ΔG)計算結果非常接近,均在-0.40 ~ -0.68 eV范圍內。結果表明,COFs與O2的結合強度并不是導致COF-366(Ni)-R系列中不同的1O2產生的決定因素。理論結果表明,COF-366(Ni)-CN的最大價帶(VBM)附近的軌道主要集中在DMTA單元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π型特征。由于幾何匹配,COF-366(Ni)-CN的π*型軌道更易與O2的π*前沿軌道重疊,有利于電子在激發(fā)后從COF-366(Ni)-CN向O2轉移,形成O2?-。 COF-366(Ni)-CN、COF-366(Ni)-H和COF-366(Ni)-OMe的導帶最小值(CBM)附近的軌道與VBM附近的軌道表現(xiàn)出相反的特征,分布在卟啉環(huán)上的COF-366(Ni)-OMe的CBM附近的軌道比COF-366(Ni)-H和COF-366(Ni)-CN的CBM附近的軌道表現(xiàn)出更明顯的π型特征。結果表明,具有不同電子特征的官能團所形成的外球微環(huán)境以其吸電子/供電子能力的函數(shù)影響這兩個因素,從而導致生成1O2性能順序為:-CN < -CF3 < -COOMe < -H < -OMe。 圖6. COF-366(Ni)-R的催化機理 文獻信息 Turning on Singlet Oxygen-Mediated Photo-Oxidation by Outer-Sphere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on in Porphyrinic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314988.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06/2727e8672b/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創(chuàng)下最高記錄!黃維院士團隊,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7月1日 中南梁叔全/周江NSR:穩(wěn)定高性能鋅離子電池鋅負極的“一體化”策略 2023年10月16日 ?王旭珍ACS Nano:基于雙功能宿主的高性能鋰硫全電池! 2022年10月21日 ACS Catalysis:二氧化碳-乙烷的連續(xù)催化反應和碳三氧化物的加氫甲酰化 2023年11月18日 王思泓教授團隊,今日重磅Science! 2023年10月1日 浙大韓偉強/韓高榮EnSM:硝酸鋰誘導的穩(wěn)定全固態(tài)鋰金屬電池的富Li3N-LiF界面 2023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