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大支春義,最新AM! 2023年12月6日 上午9:28 ? 頂刊 ? 閱讀 22 成果簡介 基于Cl0-Cl–氧化還原反應(ClRR)的氯基電池在高性能儲能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ClRR的氣液轉化特性和Cl固定能力較差會導致Cl2泄漏,降低電池的可逆性并增加安全風險。基于此,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及Li Nan助理教授(通訊作者)共同利用硒基有機分子二苯二烯(di-Ph-Se)作為Cl錨定劑,通過硫-鹵素配位化學實現了原子級的Cl固定,從而實現了高度可逆的 ClRR,具有超低的 Cl2 釋放量和顯著的高放電電壓(1.87 Vvs Zn2+/Zn)。Cl固定的提升(兩個氧化Cl0錨定在單個Ph-Se上)和Se的多價態轉換促進了六電子轉換過程,使放電容量顯著提高,高達507 mAh·g-1,平均電壓為1.51 V,庫侖效率高達99.3%,能量密度高達665 Wh·Kg-1。 基于該電極的優異可逆性,該電極表現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在5 A·g-1時為205 mAh·g-1)和循環性能(循環500次后容量保持率為77.3%)。此外,這種袋式電池的平均容量高達 6.87 mAh·cm-2,并具有非凡的自放電性能,顯示出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這項研究通過硫-鹵素配位化學在硒電極和氯電極之間提供了新的思路,為開發具有鹵素氧化還原反應的可逆高效電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背景 氯氧化還原反應(ClRR)具有高反應電位、出色的理論重量容量、快速傳質以及高天然豐度的 Cl 等特點,因此在先進的電化學儲能系統中大有可為。早期的 Cl2 基電池原型于 1884 年首次提出,是一種 Zn∥Cl2電池系統。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ClRR 電極的發展一直受阻,主要原因是 Cl2 基電池的可逆性差和嚴重的 Cl2 泄漏。因此,改善 Cl固定是制造可逆且環保的 Cl2 電池的必要條件。雖然Cl2在碳基材料上的物理吸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有毒Cl2氣體的釋放,但不能完全消除Cl2的析出,從而降低了ClRR的庫侖效率(CE)。 圖文導讀 圖1. 基于配位化學的獨特Cl錨定劑高效固定Cl的開發策略。 如圖所示,在這些IV、V、VI原子中,硒(Se)與Cl原子可以形成Se-Cl共價鍵,鍵長接近于Cl-Cl共價鍵。這說明Cl-Se鍵的結合能與Cl-Cl鍵的結合能接近。此外,Se-Cl鍵可以潛在地輸出與Cl-Cl鍵相當的高電壓,使Se成為一種有前途的高性能Cl0錨定劑。特別是,硒的內在價態多樣性有利于充放電過程中的氧化還原動力學。 圖2. di-Ph-S/Se/Te電極與氯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化學性能。 為了擺脫單質Se電極嚴重的容量衰減的問題,作者探索了一種以氯基團作為Cl錨定劑的有機分子,它有望表現出比單質氯更優越的循環穩定性。選擇與硫族原子(S、Se或Te)連接的二苯基有機分子作為ClRR的錨定劑,分別表示為di-Ph-S、di-Ph-Se和di-Ph-Te。隨后作者使用拉曼光譜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對活性物質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有機di-Ph-S/Se/Te分子在制備的有機電極中結合良好。原則上,帶正價的有機硫離子可以與Cl–載流子配位,實現Cl的原子級吸附。然后,作者將工作電壓提高到2.0 V,以觸發Zn∥di-Ph-S/Se/Te電池中的ClRR。正如預期的那樣,在所有電池中都檢測到與ClRR對應的新的氧化還原峰。值得注意的是,Zn∥di-Ph-Se電池的ClRR陽極峰(~ 1.78 V)比其他兩種電池更尖銳,這表明與di-Ph-S和di-Ph-Te電極相比,di-Ph-Se電極對ClRR的促進效率更高。 GCD曲線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果,在Zn∥di-Ph-Se電池中檢測到一個長而平坦的ClRR平臺(~1.87 V),放電容量高達509 mAh·g-1。為了確認di-Ph-S/Se/Te電極的Cl固定效率,采用原位氣態Cl2分析監測充電過程(2.0 V恒壓充電3 h) Cl2的生成。對于di-Ph-S和di-Ph-Te電極,在2.0 V下檢測到45 ppm以上的Cl2,而對于di-Ph-Se電極,在整個3小時的充電過程中,僅記錄到少量的Cl2 (2.0 V時為7.4 ppm)。可見,di-Ph-Se電極可以有效捕獲氧化Cl0,并顯著減少氣態Cl2的生成,這對于提高ClRR電池的可逆性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Zn∥di-Ph-Se電池在100次循環后的可逆容量保持在423 mAh·g-1,并具有83.4%的高容量保持率和96.5%以上的高CE。這種良好的循環性能,優于大多數報道的ClRR電極,可能是由于二苯基框架的高結構穩定性和Se原子對Cl的高效固定。 圖3. di-Ph-Se電極的轉化過程及Cl錨定機理研究。 為了研究di-Ph-Se正極的氧化還原過程,作者首先在不同的充電和放電狀態下使用非原位XPS。簡單地說,放電時,在55.1 eV下檢測到Se 3d的新峰值,表明從(Ph-Se)0到(Ph-Se)-1的轉換。在充電過程中(充電至1.4 V), (Ph-Se)-1峰消失,表示從(Ph-Se)0到(Ph-Se)-1可逆轉換。此外,作者還研究了Cl 2p的XPS光譜,進一步驗證了di-Ph-Se與Cl的相互作用方式。在充電至1.9 V和2.0 V時,Cl 2p峰分別移至202.3 eV和200.5 eV,與離子態Cl–的Cl 2p峰(200.1 eV和198.9 eV)不同,表明Cl–氧化生成了有機Cl0。 作者進一步進行原位拉曼表征,以揭示氧化還原過程中的產物。Zn∥di-Ph-Se電池在0.5 A·g-1下的GCD曲線顯示放電過程(A→B→C)結束后,與243 cm-1 (A點)處的(Ph-Se)0峰不同,257 cm-1 (C點)處出現了一個新的峰,這可能是由于(Ph-Se)-的形成(圖3d)。當Zn∥di-Ph-Se電池充電時,(Ph-Se)-峰的下降和(Ph-Se)0的重新出現表明從(Ph-Se)–回到(Ph-Se)0的可逆轉化。當充電電壓增加到1.8 V(點I)時,在195 cm-1處檢測到一個新的峰值,這是由氧化產物(Ph-Se)3+引起的。結合電化學和光譜結果,作者推斷,i-Ph-Se的氧化還原轉化可能通過與氧化Cl形成可逆價鍵,從而增強Cl的固定,從而潛在地促進ClRR的可逆性。密度泛函理論(DFT)模擬進一步證實了上述結論。 圖4. Zn‖di-Ph-Se電池與氯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化學性能。 接下來,作者重點研究了所設計的Zn∥di-Ph-Se電池與ClRR的反應動力學。隨著掃描速率的增加,CV曲線表明電化學極化較弱,有輕微的峰移,表明在電化學過程中,di-Ph-Se正的轉化動力學較快。這可能歸因于小分子的特性,它可以適應離子在電極中的快速擴散,以及Cl–和Cl0之間固有的快速轉化動力學。GCD曲線顯示,di-Ph-Se電極的容量為441 mAh·g-1, CE高達99%。在1.87 V和1.44 V處觀察到兩個明顯的平臺,分別歸因于Cl0→Cl–轉化和(Ph-Se)3+→(Ph-Se)0轉化。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di-Ph-Se電極提升的ClRR和由此產生的平坦放電平臺,該Zn∥di-Ph-Se電池輸出能量密度高達665 Wh·Kg-1(基于活性材料計算),平均輸出電壓為1.51 V,遠高于其他報道的ZIBs正極。 此外,通過不同電流密度下的GCD曲線評估Zn∥di-Ph-Se電池的倍率性能,隨著電流密度逐漸減小到0.5 A·g-1,容量幾乎恢復到原來的值。不同電流密度下Cl和Se的容量貢獻計算結果表明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Cl的容量貢獻逐漸減小,Se的容量貢獻逐漸增大。即使在5 A·g-1的高電流密度下,Cl的轉化反應仍占總容量的18.1%,這表明Cl在di-Ph-Se電極中的高效固定和這種有機電極結構的快速反應動力學。 圖5. 評估Zn‖di-Ph-Se電池的穩定性和實用性。 為了評估這種Zn∥di-Ph-Se電池的長期穩定性,作者收集了3 A·g-1下的長期循環性能。經過500次循環后,可逆容量保持在216.2 mAh·g-1,容量保持率高達77.3%。與其他已報道的Cl基電池的CE和循環壽命相比,作者設計的Zn∥di-Ph-Se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提升,高CE(99.1%)和長循環壽命證明了這一點,這表明di-Ph-Se電極具有優越的Cl錨定性能,在電池中實現了卓越的循環穩定性,容量保持率為61.2%(180次循環后106 mAh)。 此外,袋式電池提供了6.87 mAh·cm-2的高面容量,超過了之前報道的所有ZIBs,表明所開發的Zn∥di-Ph-Se電池具有很大的實際應用潛力。此外,制造的轉換型Zn∥di-Ph-Se電池具有優異的自放電性能以及自放電率較低,電池靜置5天后容量保持在72.5%左右,平均放電電壓為1.2 V,具有高效Cl錨定的di-Ph-Se正極具有優異的穩定性。 文獻信息 Chen, Z.,?Hou, Y.,?Wang, Y.,?Wei, Z.,?Chen, A.,?Li, P.,?Huang, Z.,?Li, N.,?Zhi, C.,?Selenium-Anchored Chlorine Redox Chemistry in Aqueous Zinc Dual-ion Batteries.?Adv. Mater.?2023, 2309330.?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9330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06/923a3f96e1/ 頂刊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他,“世界最壕大學”獨立PI,聯合中科院高能所,新發Nature子刊! 2024年12月12日 刷新記錄,史上最強!四單位強強聯合,登上Nature子刊! 2023年11月8日 徐朝和教授AFM:多功能安全隔膜用于高負載鈉金屬電池 2023年10月8日 ?哈工大/深大Nano Energy:氟化界面實現無枝晶鋅金屬電池 2023年11月28日 牛!他,剛發JACS,再發Nature Catalysis! 2024年10月26日 山東大學徐立強Angew.:Co2P/CoN4@NSC-500助力超長可再充電Zn-空氣電池 2023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