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我這么努力讀個博士,難道只是為了進個高校拿5000每月的死工資?四個真實案例!

來源丨PaperRSS

網友一:

高校教師的工作很苦嗎?

高校教師的工作很苦嗎?確實挺辛苦。高校教師的待遇低嗎?確實老師工資條上不怎么高。那要說高校教師又辛苦又清貧,是這樣嗎?我敢肯定說,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不會。
高校教師是一個非常能體現知識價值和個人努力的職業,可以說,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獲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會窮,而如果你窮,那多半是你不夠努力(或者是太清高)。所以,高校教師這個職業也特別適合窮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們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運。
對于一名想當高校教師又想過上好日子的博士來說,他需要經歷這么幾個過程:
第一,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
同樣是高校教師,985、211高校教師和雙非高校教師有不一樣的發展軌跡,和專科學校的老師更是有天壤之別。選擇一種平臺,就是選擇一種活法。在985、211高校,科研就是教師的命根子。你得一刻不停地做研究,恐怕只有到了院士,你才有機會停下來,不過那個時候,你恐怕也停不下來了。有個朋友的導師就是院士,他說老先生70多歲了,還是每天工作到凌晨1點,早上6點又起來繼續干,經常半夜給學生發郵件打電話。這樣的生活辛苦吧?但他們已經樂在其中了。至于收入,隨著你科研做得越來越好,回報就會呈指數增長。
而在一些普通高校,科研也很重要,不過做科研更多的是為了把職稱評上去。等到評上教授了,科研就會遇到很大的瓶頸,因為學校的科研條件可能已經無法支持你前進了。到那個時候,研究其實不做也可以,想上點課就上點課,想撈點錢就去企業拉一些橫向項目來做。我的一個同學博士畢業后去了一個西南地區雙非一本,由于博士期間業績突出,去了之后就給了副教授,很快又上了教授,再往上想沖人才稱號就特別難了,后來干脆做點橫向,現在日子已經很滋潤了。
這兩種平臺,不能絕對說哪種更好,但想要在學術上有所作為,當然是必須去985、211高校,至少也應該是普通高校里的支撐學科。
第二,熬過青椒階段?
高校里面,相對辛苦、待遇又不高的群體是年輕教師。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面臨著淘汰,像多數985高校和部分211高校,已經實行了非升即走,青椒除了生活問題,更多地還是生存問題。學校給出了明確的任務,幾篇論文幾個項目,少一個都不能確保留下,有的學校甚至要求評上副教授才能留下,那這背后的偶然因素就太大了。所以說,這個階段不能去想掙錢的事,不能為了企業橫向課題那點蠅頭小利斷送自己的前程。我本人所在的211高校,近兩年已經淘汰了近20名青椒了。
另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面臨職稱壓力。很多高校雖然沒有淘汰壓力,但等著評職稱的人卻排了老長的隊,如果沒有特別突出的業績(或者關系),短則三五年,多則十年都不一定能評上。評不上職稱也就很難獲得研究生導師資格,沒有研究生打下手,科研教學工作就都得自己干,很難不辛苦。沒有職稱,一些項目和獎勵也很難拿到,未來的路也會越來越難走。所以,不管你有沒有學術追求,副教授應該是你起碼的追求。
此外,在很多高校,青椒承擔了更多的教學任務。其實如果只是課時多還沒什么,關鍵是很多青椒要承擔很多門課,每門課都需要備課,有的還是新開設課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等過了青椒階段,教學任務就會明顯減輕,也不需要那么辛苦了。
第三,持續產出,多勞多得
度過青椒階段后,高校教師就完全告別貧困了。你可以選擇安于現狀,但這樣做的風險很大。現在很多高校實行崗位聘用制,每個聘期會有任務要求,完不成灸可能會低聘,副教授低聘為講師,教授低聘為副教授,少拿錢不說,丟不起那個人啊。而且,一旦你沒有項目沒有成果,你的研究生導師資格也會被取消,這樣就被打回原形了。即便沒有聘崗壓力,學術這東西,一旦丟了就很難拾回來。
最好的選擇當然是繼續努力。學海無涯,學術本身是沒有盡頭的,掙錢也沒有,如果想有更好的收入,想再往前進一些,那必須付出得比別人更多。
先就說說工資,僅教授就分四級,二級教師年均工資可以達到四級教授的兩倍。但二級教授需要承擔重大課題,需要有學科團隊。我們學校的二級教授基本上沒有假期,因為一到放假就要去匯報、研討、評估等等。
再說說其他收入,比如論文獎勵。比如SCI一區能獎勵5萬,我校有個青年學者,簡直就是論文制造機,每年一區論文能發4、5篇,每年光論文獎勵就20萬,年底再計算績效,又能多拿10萬。不過,他所在學院,每晚最后一個熄燈的辦公室就是他的辦公室。
最后說說人才帽子,青年學者如果能拿個青年長江、優青等,那學術前景就光明了,收入也大幅提升了。今年我校剛上一名優青,此前開輛世嘉,今年直接一步到位換了奧迪Q7。不過,他也是很少在12點之前睡覺。
結語
總之,在高校里做一個有科研的老師,掙錢還是很容易的,但又不那么容易,可能需要你付出5+2、白+黑的工作時間。當然,對大多數教師來說,把握兩者間的平衡最重要,既不至于太累,又不至于被淘汰,既發不了大財,又能有體面的生活。這樣好的職業,你確定你不來體驗一下?

網友二:

為什么想留在高校?

好吧,還是講個故事答題吧。
昨天和一位即將畢業的女博士聊天,問她為什么讀博,“想留在高校呀。”
我問她留下的幾率大嗎,她沉默地搖搖頭。她明年畢業,目前文章不夠,尚未達到畢業要求,大概率需要延期。
我們又聊到女孩的一位師兄,去年畢業。非常優秀的一個男孩,一區文章至少三篇,博士期間在美國交流了一年,基本算是博士里面非常優秀的配置了。
這么優秀的孩子導師一心想留,但是去年學校忽然出臺政策只招收引進人才,他的導師有可以說得上話的行政職務,但是折騰好幾個月人事處還是沒有松口。后來這個男孩去了一所非211,985的一本院校。他還會時不時的來做實驗,剛開始也抱怨過工作的高校平臺不行,不過一年多的適應也算是逐漸開辟了一塊天地。
這兩個孩子可以代表大部分讀博士的同學,初衷都很遠大,真正走到終點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同學想進高校都是覺得高校工資高工作輕松,我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絕不是這樣。
先說工資,工資水平和職稱掛鉤,不算低也絕對不算高,和企業比不了。如果有企業合作可能收入會多,但這只是一部分,大部分老師只能拿到工資收入。
評職稱的壓力非常大,基金論文項目一個不能少,這些都得靠額外時間來完成,加班加點是常態,寒暑假不存在的。也有人說我就上課不評職稱,可以呀,但是大家都進步你在原地就等于退步,誰知道以后的政策變化呢?
我的切身感受是高校混日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高校已經不允許混日子了,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必須要有科研成果。
最后,給想要進高校的同學的建議:博士期間一定要努力,多發文章,發好文章。

網友三:

如何才能當一名大學老師

作為一名師范類高校的碩士研究生,據我自己的了解凡是有讀博想法的學生都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在高校當一名大學老師。
但是對于博士進入高校,其實是有兩種情況的,一是普通博士進入高校;二是精英博士進入高校,因此會在待遇和工作壓力這兩方面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

首先,普通博士進入一般高校,待遇和工作壓力的情況。

每年都會有很多的高校大規模的引進高端人才,其實也就是引進順利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對于來自普通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沒有項目、沒有足夠多的科研,只能是進入普通高校。
而在普通高校當大學教師,一方面是工資待遇在高校所在地絕對是非常的不錯,不會造成生活壓力,同時這些普通高校對于引進的博士都會給予一定金額的補貼;另一方面在科研和工作方面,剛入職的博士研究生也僅僅只是給大學生講課而已,學校也不會給新引進的博士安排相應的科研任務,只是在鼓勵去做科研并且給予一定的科研經費。
所以,大多數普通博士更樂意去這些普通高校,待遇雖說沒有非常的高,但也足夠的可以,同時還沒有嚇人的科研壓力。

其次,精英博士進入211、985高校,待遇和工作壓力的情況。能夠進入211/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一定有其在專業領域內非常突出的表現,只有這樣才能夠進入211985高校。

我的同門師兄在博士畢業的時候,進入了西北大學,待遇自然是非常的好,給予西安市一套房子,100萬的安家費,但同時也面臨著高壓的工作以及繁重的科研任務。
因為這些高校更多的是需要你創造成果,在一定的年限里,沒有拿出像樣的科研成果,沒有足夠的科研成果,那最后的結果或許是我們都很清楚的。
此外,在這樣的高校任教,不僅僅是需要完成相應的科研任務,同時還必須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好,不管是給本科生上課還是給碩士研究生上課,這都需要你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
所以說,高待遇也伴隨著著高壓力。博士想進高校當老師,沒有那么簡單!當你還在考慮博士進高校的待遇問題和工作辛苦問題時,或許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一名普通博士進入高校的難度。
現在對于有博士需求的普通院校大多數將目光放在了985高校的優質博士研究生,同時還需要在博士期間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并且還會考察你的教學能力,并不會因為科研而將你順利的錄用。
如果是進入211985高校,那么你還需要本碩博都是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出身,同時還不要忘記的是你的海外留學經歷也是必備的,此外再加上相應的科研成果,因此并不是說博士就可以很輕松的進高校。
總之,不管是在什么層次的高校任教,辛苦是必然的,工作待遇更多的是有你所任職的目標院校的當地生活水平來決定,而工作壓力方面或許更多還是你取決于你所在的高校吧!

網友四:提前職業規劃

不是有些人都博士想當高校教師,而是一種“職業規劃”,相對來說,做一個科研工作者高校或科研所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相比高校的基數和人才引進數量,科研所能接受的博士還是少數。不過,近幾年企業引進博士更多,給的待遇更高,小西就有不少師弟、師妹進入企業,而且進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后地方還有額外的人才補貼。
高校教師引進的待遇,如安家費、科研啟動費、年薪等,關鍵是看博士的”硬通貨”(如SCI論文、C刊論文等)。985高校引人采用較多的”非升即走”模式,給予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的待遇,五年內需完成考核任務量,否則就得走人,壓力還是不小的。
另外,博士引進時基本都會歸屬于某個團隊(課題組),個人發展和待遇和團隊也有不小的關系。大團隊內部競爭大,但是梯隊好、成員完善,容易出成果和個人職稱晉升。
因此,高校教師待遇差異性很大,只能說是”部分不好”。雖然近2年為”雙一流”建設,不少高校都在大量引進青年博士,但是引進人才標準逐步提升,這也是不少博士無奈”延期”或做師資博士后的原因。沒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就算能順利答辯畢業,也是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高校教師的待遇,差別非常大。剛入職的講師,一個月的工資大概為四五千塊錢;如果是以特聘副教授的形式引進,通常能拿到年薪十多萬的樣子;如果評上教授的話,一年創造20萬的收入也并非難事。那么,這個待遇算不算低呢?
教授和副教授的待遇好像還看得過去,畢竟年薪超過了10萬。對于講師的月工資四五千塊錢,是不是就真的沒法過日子了呢?實則不然,一般高校引進青年教師,都會發放一筆安家費。安家一般為30萬左右,分3~5年發放。算上這筆工資的話,講師的待遇其實并不算低。
此外在高校工作,都會有房補和餐補,住房公積金一般也是按最高比例在繳納。工作算不上輕松,但時間相對自由;工作環境的話,也遠非建筑工地和寫字樓可比。
在此需要強調一個事情,中國不僅僅只有北上廣深4個城市。但網絡上討論的工資待遇,通常是以一線城市的高收入群體為參照對象,以至于言必稱月薪上萬。事實上,這是對公眾極大的誤導,即使在北上廣深,能夠做到月入過萬的也是少數人。而在普通的二三線城市,月收入五六千塊錢,工作穩定,絕對是過得比較好的那一批人。所以醫生和教師,強調自己待遇低,就多少顯得有些矯情。中國還有很多人連正式的工作都沒有,他們甚至不會上網,所以無從談論待遇的高低,作為沉默的大多數而存在著。
如果大家還覺得高校里面待遇低,不妨想想建筑工地上的工人。目前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有的一天能掙七八百塊錢,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的收入比教師群體或者醫生更高呢?實則不然,教師和醫生他們是月薪制,工作穩定,除了每月的工資,一年到頭還有年終獎。即使節假日不上班,也是有工資可拿的。但如果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做一天才有一天的收入,一年能做200天的活已經很不得了了。至于其他社會福利保障,顯然也是遠遠不能與教師醫生群體相比的。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08/3c01c63a00/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渭县| 海城市| 融水| 沂南县| 天镇县| 新乐市| 噶尔县| 景东| 永定县| 开远市| 息烽县| 达拉特旗| 阿勒泰市| 阳谷县| 大悟县| 九龙城区| 玉田县| 定远县| 兰溪市| 新丰县| 西乡县| 烟台市| 永丰县| 南平市| 共和县| 镇雄县| 南溪县| 会宁县| 洛隆县| 莒南县| 闸北区| 临朐县| 五台县| 泾阳县| 象州县| 尼木县| 乐亭县| 始兴县| 叙永县| 高要市|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