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氮-碳(M–N–C)雙原子催化劑(DACs)由于其多個金屬位點的存在,具有顯著提高催化劑表面CO覆蓋率的特性,因此一度被廣泛視為將CO2電催化還原為多碳產物的理想催化劑。然而,近年的實驗研究表明,幾乎沒有DACs能夠高效產生多碳產物,反而產生大量CO作為主要產物。成果簡介基于此,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楊維結、高正陽教授、山西煤化所王強、日本東北大學李昊教授(通訊作者)等人以實驗和理論上廣泛應用的Fe-Ni/Fe-Fe/Ni-Ni雙原子體系為研究對象,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揭示了CO2電催化還原反應中DACs很難實現C-C耦合的原因。過去的設想認為DACs可以通過其兩個金屬位點的反應進行C–C耦合,但通過計算其surface Pourbaix diagrams發現,在CO2還原電位下,DACs金屬之間的橋位易被CO毒化,從而阻礙了金屬-金屬位點之間C-C耦聯的發生。此外,在金屬間橋位存在一個CO的情況下,形成*CO+*COH或*CO+*CHO的熱力學能量相對于形成*CO+*CO更高,因此從理論上來說,橋位-金屬位點之間的C-C耦聯也是不可行的。此外,通過建立DACs上CO2還原反應的線性比例關系和微觀動力學模型,進一步揭示了CO的形成對于其他還原產物更加有利的現象,這與目前的實驗結果相一致。通過對實際電化學環境下DACs的表面覆蓋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反應路徑分析和微觀動力學模型,研究人員揭示了雙原子催化劑實現C?C耦聯仍然很困難的原因,并提出通過調節橋位上*CO的吸附強度,以提高在DACs上CO2還原的選擇性和活性。圖1. 過去3年雙原子CO2電催化還原相關實驗研究統計圖2. pH=0時3種催化劑表面吸附構型及surface Pourbaix diagrams圖3. CO2電催化反應路徑臺階圖圖4. CO2電催化反應活性火山圖圖5. *CO電荷密度差分圖及*CO電荷轉移與結合能之間的線性關系圖文獻信息Yang, W., Jia, Z., Zhou, B. et al. Why is C?C Coupling in CO2?Reduction Still Difficult on Dual–atom Electrocatalysts??ACS Catalysis?(2023).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3c0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