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科研人不唯論文、不看帽子,在中國可行嗎? 2023年12月13日 下午12:07 ? 頭條, 百家, 話題 ? 閱讀 40 來源 |?學術志:綜合整理自饒議科學 科學研究當然有論文,“不唯論文”的意思是不僅僅看論文數量、論文在哪里發表,而看論文研究的問題是否重要、研究內容是否有科學意義或應用價值。 從二十多年前中國發英文論文都有困難,只要有十幾篇就可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到今天國際主要刊物每一期都有中國來的論文,這是很大的進步。 二十年前,我一個人坐下來,就可以把主要學術期刊上中國的論文全部數一遍,還能夠當成那時中國科學史的一種研究內容。今天如果誰這樣做,會被認為是精神病。這當然也是進步。 但隨之而來的是,對論文、特別是對發表論文的雜志,有普遍的瘋狂的追求。 今天中國的高校和科研單位,如果哪個單位不注重發表論文的雜志,一般會被多少人認為不稱職、或者瘋了。 但愿二十年后,哪個單位還像今天這樣看重論文的雜志,也被認為是瘋了。 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或“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CLS)過去十二年來一直不唯論文,也就是說CLS在國家部委發通知前就“不唯論文”。但國家部委知道要糾偏,并不知道、也無法直接動手。 雖然號稱改革的很多,但真正實施的很少。 (1)貨真價實的改革:CLS 2011年,國家通過教育部支持施一公和我在兩校用生命科學進行改革試點。項目名稱在兩校分別以自己在先(北大-清華、清華-北大),后面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英文簡稱CLS。北大部分,前十年名義上我是主任、湯超是常務副主任。2011年開始我和一公成為兩校的名譽主任,北大部分主任為湯超。實際上,北大部分的工作一直是湯超和他組建的短小精干的團隊。 CLS特點是提高對研究員的要求(博士后不能成為教授而從助理教授起步,質量趕上國際水平),給予更多時間(放棄高校當時的年度評審、改成五年評審),以國際一流為標準(不用校內評審、用國際一流科學家評審),提高研究生待遇,加強本科生教學互助,加強兩校生命科學交流。 兩校生命科學以前都出過學術不端、甚至丑聞,CLS完全杜絕。以前都有過任人唯親,CLS完全杜絕。以前都有過吃吃喝喝、拉關系搞動作,CLS杜絕,如果有也是躲著CLS在外面偷偷摸摸做,不敢讓CLS知道。 一大批年輕人安安心心、專心致志做扎實、優秀的研究。 出了一批成果,一批人才。 成果不宜在此匆忙討論,應該等歷史或其他場合。 這里討論一個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關心的問題:不看帽子行嗎? (2)CLS從來不以帽子為標準 CLS給研究員的待遇和實驗室的經費與帽子無關。如果獲得帽子的時候帶來校外待遇,CLS不僅不加待遇,而且相應減去外面獲得的、回歸CLS的標準。因為CLS認為自己的機制、近距離加長時間的觀察、國際評審的學術要求遠優于校外國內帽子的評審機制。 所以,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研究所、首都醫學科學創新中心一樣,CLS是全國屈指可數的真正不以帽子回報科研人員的單位。 (3)不僅國內的帽子,也包括國外的帽子 美國科學院有優秀院士,也有不值得引進的院士。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在中國國內的,顯然超過一半是客套院士,不是學術水平很高。美國教授有優秀科學家,也有不值得北大引進的人。 所以,十二年來,我們沒有統計過帽子。 (4)無心插柳 最近,因為某種原因,CLS被迫查了一下,僅北大的CLS,就有十位院士,49位杰青。 這是什么意思? 北大CLS現有94位研究員。十分之一是院士、一半以上是杰青。 北大專任教師有三千多人,正高多于1500。北大院士多于60,杰青多于兩百。 北大CLS以不到北大專任教師三十分之一,貢獻了三分之三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六分之一的中國院士,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杰青。 如果舉例外校,昨天校慶的武漢大學,全校有十位院士。但北大CLS的十位有三位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不僅武大,好像是清華之外其他高校都沒有,如果其他高校萬一有,猜想加起來也不如北大CLS的3位。 北大CLS的其余7位院士,都是加入CLS之后當選的。有些因為加入CLS,不僅得到支持而且獲得至關重要的學術交流合作。 (5)CLS在體制上繼續不鼓勵追求帽子 再次說明:各種帽子都不是CLS的追求,而且明確規定不允許有物質鼓勵。但是因為帽子的評審與CLS有重疊之處,所以CLS不追求也會出現帽子。 而且CLS非常清楚,CLS內部沒有獲得帽子的研究員,學術水平高于本校和外校有帽子的有好些位。 CLS的魏文勝,是我國在基因編輯相關技術最出色的科學家,其成果在世界的前列,但他罕見地做到什么帽子都拿不到,包括科學探索獎和新基石,非常奇怪。外校給我們十位杰青、院士換一個魏文勝,CLS也不會同意。 (6)改革成功是因為經費多嗎? 不是。 改革項目需要經費。 但是在2011年其經費量就低于科學院同等規模、同類性質的機構,今天經費量相對更低。 事實證明體制改革在經費的基礎上有更大作用。 (7)改革成功是因為北大清華的品牌嗎? 不是。 品牌很重要,但同樣是北大清華,在以前并非中國生命科學的前列。 在前列的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和科學院好幾個研究。 品牌顯然不夠,改革在品牌之上還能其作用。 (8)小結 追求卓越,不看帽子,在中國是可行的,但前提是需要有真正懂行的科學家、真正懂得國際學術標準的體系來長期支撐。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13/b3ea03bbea/ 生化環材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李寶華/金鐘等EnSM綜述:鋰-硫屬元素電池CNT結構的合理設計進展與展望 2023年10月25日 習近平: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時間花在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 2023年11月3日 施一公:中國當前潛伏的最大危機! 2023年2月15日 申長雨/陳衛華AEM:粘結劑誘導的超薄SEI用于鈍化硬碳負極 2023年10月8日 為什么我們專業的女研究生這么少? 2023年11月7日 清華張強教授Sci. Adv.:固態鋰合金負極中從鋰原子到鋰空位的載流子躍遷 202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