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計算】Chem. Mater.:CuRhO2塊體和表面的結構、電子性質和缺陷化學 2023年12月19日 上午9:02 ? 計算 ? 閱讀 21 研究背景 通過光電化學(PEC)實現(xiàn)水分解是極具吸引力的研究方法,為了實現(xiàn)高的太陽能-氫(STH)轉換效率,選擇優(yōu)異的催化劑實現(xiàn)陽極析氧、陰極析氫十分必要。 在潛在的光電陰極材料中,氧化亞銅因其良好的直接帶隙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CuO2的氧化還原電位位于帶隙內(nèi),導致了電化學環(huán)境中的自光腐蝕,進一步地CuRhO2憑借高穩(wěn)定性和良好的能隙(1.9eV)在光電析氫領域存在重要研究意義。目前對CuRhO2與其光催化活性相關的基本體積和表面性質知之甚少。 普林斯頓大學Taehun Lee和 Annabella Selloni等人借助理論計算方法研究了原始和缺陷體CuRhO2的結構、熱力學和電子性質,揭示體缺陷態(tài)及暴露表面在光激發(fā)過程中的作用規(guī)律。 模型與計算方法 本文通過QUANTUM ESPRESSO (QE) 軟件包進行DFT計算,用標量相對論優(yōu)化的模守恒范德比爾特(ONCV)贗勢描述了電子?離子的相互作用,采用GGA-PBE泛函進行電子交換相關性,通過Freysoldt?Neugebauer?Van de Walle (FNV) 方法進行校正帶電缺陷單元之間的偽靜電相互作用,并選用HSE06泛函精確獲得電子性質及光學性質。 結果與討論 CuRhO2以三角形結構為框架,空間群R3m,六邊形對稱。由RhO6六面體和兩個配位的Cu原子組成,沿?軸呈線性的O?Cu?O構型,經(jīng)過GGA-PBE、metaGGA SCAN、HSE06雜化功能對CuRhO2(3R和2H)多態(tài)相的結構進行計算,晶體結構變化較小,能夠穩(wěn)定存在。 使用HSE06計算SCAN預測的幾何形狀的能量,給出熱力學能量范圍,其中體積CuRhO2相對于競爭的氧化銅、氧化銅、RhO2和Rh2O3相是穩(wěn)定的,而ΔμO在穩(wěn)定能量范圍內(nèi)的具體數(shù)值見紅色標度條。 在圖1b中將穩(wěn)定范圍的頂點標記為A、B和C,其中點A和C代表富金屬(特別是富Rh和富銅)條件,而點B代表富O條件。 圖1. CuRhO2的結構及熱力學穩(wěn)定性判定 通過HSE06計算CuRhO2的帶隙(圖2),呈現(xiàn)2.35eV的間接帶隙,高于試驗值的原因是由于計算沒有考慮激子效應。 PDOS可以發(fā)現(xiàn)價帶(VB)由Rh 4d、Cu 3d和O 2p的電子貢獻混合組成,而最低的導帶(CB)主要由Rh 4d組成,對O 2p有一定的貢獻。 與CuFeO2相比,CuRhO2在VBM附近的Rh 4d的貢獻導致O 2p到Cu 3d 上的空穴遷移減少,從而降低了空間電荷分離的效率,說明Rh原子上的激發(fā)電子?空穴對可能發(fā)生重組。 圖2. CuRhO2的電子性質 隨后作者對CuRhO2缺陷態(tài)結構進行討論,VCu和CuRh缺陷是容易出現(xiàn)的兩種缺陷形式,并缺陷形成能較小。 結合圖3和圖S3,VCu和CuRh的(0/1-)轉變線分別發(fā)生在VBM以上的+0.19和+0.32 eV處,表明這兩種缺陷都是淺層p型半導體受體。同樣,對于CuRh和VCu,(1-/2-)躍遷水平都在CBM以上,這表明2?電荷態(tài)都是不利的。 圖3. 缺陷形成能與費米能級的關系 進一步分析由CuRh引入的缺陷態(tài),在圖4中繪制了電荷中性(CuRh 0)和電荷(CuRh1?和CuRh 2?)缺陷的態(tài)密度及電子密度。 未配對的空穴態(tài)主要限域在Cu缺陷及相鄰的6個氧原子上,并且電荷中性下,Cu的價態(tài)高于+2價,帶電量為1時價態(tài)為+2,帶電量為2時銅價態(tài)變?yōu)?1。隨著CuRh缺陷態(tài)帶電量增加,Cu的氧化性降低。 CuRh 1?比中性的CuRh 0缺陷表現(xiàn)出更大的eg態(tài)分裂,這種增強的分裂可以理解為Jahn – Teller效應,此時VB與CB發(fā)生共振,對于電子激發(fā)有促進作用。并且隨著CuRh缺陷帶電量的提升,CuO6八面體的體積有規(guī)律地增加。 圖4. CuRhO2缺陷態(tài)態(tài)密度和電子密度 計算原始CuRhO2和缺陷CuRhO2在平行和垂直于c軸的方向上介電函數(shù)的虛部。CuRh缺陷主要影響平面外響應Im ε⊥。 對于中性的CuRh 0缺陷,在0.90 eV處有一個突出的介電常數(shù)峰,光生載流子激發(fā)效率有所降低。對于帶負電荷的CuRh?1,在2 ~ 2.5 eV的能量范圍內(nèi)呈現(xiàn)出本征CuRhO2不存在的特征。 與本征CuRhO2相比,圖5d顯示了計算得到的吸收邊明顯向較低的能量方向移動,表明CuRh?1缺陷誘發(fā)材料表面對可見光吸收能力的增強,對光催化性能有著積極影響。 圖5. 介電常數(shù)與光吸收譜 銅空位缺陷(VCu)附近的6個Cu原子發(fā)生離域。這些銅原子具有自旋極化,磁矩小,范圍為+0.05 ~ +0.07 μB。在帶電的VCu 1?態(tài)中,缺陷態(tài)完全充滿并與VB共振,所有自旋極化消失(圖6c)。 這證實了VCu是一個單受體,只允許1?電荷狀態(tài),說明VCu的空穴態(tài)特征與其他相近體系(如CuAlO2和CuCrO2)類似。 VCu 0產(chǎn)生的淺層空穴態(tài)在熱激活時對p型半導體的電導率有貢獻,而VBM處的帶電VCu 1?能促進空穴從O 2p向Cu 3d共振態(tài)轉移(能量更高)。因此,該缺陷可以改善CuRhO2中光激發(fā)電子-空穴對的分離。 圖6. 銅空位態(tài)密度 接下來作者對CuRhO2表面的電子性質進行分析,有四個可能的終止面:兩個表面由Rh或Cu原子終止,其他表面由氧與Rh (Rh/O表面)或Cu(Cu/O表面)原子終止。 在Rh/O表面,最外層的氧原子只有一個不飽和鍵。在弛豫時,表面原子從其理想位置發(fā)生微小位移,導致最外層的O?Rh鍵的鍵長減少。RhO6八面體的對稱性保持效果良好(圖7a)。 并在相圖中,顯示Rh/O表面占主導地位,而金屬(Rh和Cu)端部表面在由塊狀Rh2O3和CuO包圍的能量區(qū)域(圖7d中白色箭頭)是不利于熱力學的,與體相結構不同的是,當VCu和CuRh缺陷都存在時,只有CuRh缺陷出現(xiàn)在表面上。而富Cu表面(Cu表面或Cu缺陷)可以在富O和富Cu的條件下形成。 圖7. CuRhO2表面的穩(wěn)定性 Rh/O、富Cu/O和Rh/O+CuRh表面的電子性能計算結果如圖8,Rh/O表面表現(xiàn)出半金屬性質,有利于CuRhO2(001)作為光電陰極的活性材料,在表面引入Cu原子,例如在Rh/O表面上的CuRh缺陷的存在,會產(chǎn)生跨越整個帶隙的表面局域態(tài)。 這些缺陷可以作為捕獲位點,有利于光激發(fā)載體的重組,降低CuRhO2的光催化活性。此外,表面態(tài)也可以誘導費米能級釘扎,從而限制光電壓。 圖8. Rh/O、富Cu/O和Rh/O+CuRh表面的電子性能 結論與展望 本文的研究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Cu(I)基三角礦的本體和表面固有缺陷的特性及其對光電性質的影響。也為相關材料的水界面和光電化學的理論研究做出指導。 文獻信息 Lee, T., Ferri, M., Piccinin, S., & Selloni, A. (2022). Structure,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Defect Chemistry of Delafossite CuRhO2 Bulk and Surface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34(4), 1567-1577.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mater.1c03248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19/f1107ba613/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DFT+HSE06】悉尼大學黃駿教授、鄭榮坤教授 | 雜化錫基鈣鈦礦中氧致載流子非輻射復合的機制 2024年4月7日 【純計算】J. Colloid Interf. Sci.:用于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MXene基單原子催化劑的精確電子結構調(diào)制 2024年2月27日 東南大學張含悅團隊發(fā)現(xiàn)鐵電新范式——共價鍵重組型鐵電體 2024年3月13日 【DFT+實驗】ACS Nano | 剖析三元 (Bi-Sb)?S?@N?C中空納米立方體陽極材料的高度可逆儲鉀特性 2024年3月30日 【DFT+實驗】TiO?納米纖維負載的銅納米顆粒催化劑在溫和條件下高效轉化甲烷為C1含氧化合物 2024年1月16日 趙天壽院士組招聘電解水制氫、全固態(tài)鋰電池、液流電池博士后 2024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