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還原反應(ORR)是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可再生能源裝置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為了推進這些裝置的實際應用,設計一種能夠有效改善ORR緩慢動力學的電催化劑至關重要。具有M-N-C結構的單原子催化劑作為氧還原反應(ORR)的高效電催化劑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具有相似的M-N-C結構,但是由不同載體(ZIF和石墨相氮g-C3N4)負載的SAC不一定具有相似的催化性能,也就是載體可能導致特征性的金屬載體相互作用(MSI),這可能進一步誘導不同的M-N配位構型,并引起不同的催化行為。因此,在設計SAC時必須考慮這種配置依賴性。然而,在ORR過程中,由衍生框架誘導的SACs的動態(tài)M-N構型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
基于此,臺灣大學陳浩銘和Jiali Wang等制備了一系列固定在g-C3N4和ZIF載體上的具有可控Cu-N構型的Cu SAC作為模型催化劑,來了解動態(tài)結構演變和MSIs對ORR催化行為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g-C3N4上的Cu SAC表現(xiàn)出對稱的Cu-N配位構型,在操作條件下具有可逆的自適應性質,導致其優(yōu)異的ORR催化活性;相反,ZIF衍生的Cu SAC上的Cu-N構型由于其結構的不對稱性,在ORR過程中發(fā)生了不可逆的結構變化,其中拉長的Cu-N對在ORR過程中不穩(wěn)定且會發(fā)生斷裂(該過程與ORR反應競爭),導致ORR的高過電位。
除了配位情況,另一個影響ORR活性增強的因素是相互連接的碳骨架,它可以顯著影響電荷轉移過程。與具有相同熱解溫度的裸基底相比,將Cu金屬摻入g-C3N4后,C K邊XAS的光譜特征保持不變;然而,當Cu固定在ZIF骨架上時,局部碳骨架發(fā)生重構,導致C=O鍵的富集。
值得注意的是,與1s到π*躍遷相關的285.5 eV峰的強度在ZIF衍生的Cu SACs中顯示出顯著的減弱,這種降低可能會降低電荷轉移效率,從而影響ORR性能。總的來說,上述發(fā)現(xiàn)為Cu-N構型的動態(tài)變化與ORR動力學之間的聯(lián)系提供了新見解,并證明了SAC中Cu-N構型的動態(tài)適應對于電催化反應的重要性。
Reversibly adapting configuration in atomic catalysts enables efficient oxygen electroredu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3. DOI: 10.1021/jacs.3c10707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wdl,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25/0e36d22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