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國外舒適條件
回歸報效祖國
致力鉆井領域前沿技術
帶領團隊開發自主知識產權軟件
緩解國家油氣鉆井“卡脖子”問題
30歲時破格晉升為教授
他就是長江大學
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菲菲
張菲菲出生于河北滄州農村
家庭條件一般
靠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學金
在吉林大學讀完本科
并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
到海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2015年,張菲菲博士畢業
因成績突出,他獲得了
全球第二大油服哈里伯頓公司
休斯敦研發中心的職位
在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協商
并征得同意后
張菲菲去往哈里伯頓公司
從事鉆井算法研究及軟件開發
工作了3年多
張菲菲意識到
自己從事的智能鉆井相關技術
對國家能源行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018年,張菲菲辭職
告別了在美國400多平米的別墅
帶著妻兒返回祖國
全職到長江大學
從事油氣鉆井教學和科研工作
張菲菲來到長江大學后
全身心投入到
培養高層次石油工業人才的工作中
他通過擔任本科班主任、開展講座、
與學生談心等工作
鼓勵學生學石油、愛石油
還指導學生參加多項學科競賽
形成了以教學改革為突破、
以科研競賽為手段的教學特色
張菲菲堅持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
每年都超額完成
學校要求的教學工作量
他還不定期為學生做技術和學習講座
邀請世界知名專家到校為師生講學
在課堂教學中
張菲菲非常重視
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帶領學生們一起
從鉆井最簡單的數學物理方程、
實例計算代碼出發
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
逐字逐句地解釋代碼的計算過程
真正做到了幫助學生打開
“鉆井的智能化大門”
在油氣井工程領域
外國公司的軟件產品
占據絕大部分全球市場份額
從回國起的那一刻
張菲菲便立下奮斗目標
打造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智能鉆井技術和軟件體系
推動我國油氣鉆井數字化發展
加入長江大學后
張菲菲第一時間著手建設了
智能鉆井研究平臺和團隊
承擔國內三大石油公司
及國外公司的智能化鉆井項目
推進鉆井技術與人工智能的融合
經過4年攻關
他的理論研究成果
獲得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
中科院院士高德利評價成果
是巖屑運移研究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為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油氣鉆井領域
中度傾斜井段的
井眼清潔難、事故率高的難題
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設計方法
同時,張菲菲帶領團隊開發出了
更適合我國油氣行業需求的
自主知識產權鉆井軟件
實現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大部分功能
部分算法及功能還超越了國外水平
已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下屬的
8家單位實現應用
緩解了油氣鉆井軟件“卡脖子”問題
張菲菲回國5年來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湖北杰青、國際合作項目等20余項課題
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
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出版專著1部(科學出版社,獨著)
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20余項
授權國際發明專利12項
國家發明專利2項
2021年獲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
科技進步二等獎
30歲時,張菲菲破格晉升為教授
成為長江大學最年輕的
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棟梁之材,為國擔當!
為張菲菲點贊!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28/40322c6d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