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29歲美女博導,2篇Science后,再發Nature! 2023年12月28日 上午11:53 ? 話題 ? 閱讀 30 來源丨材料學網 2023年6月21日,薛晶晶與西湖大學王睿、加利福尼亞大學楊陽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Mohammad Khaja Nazeeruddin)以共同通訊的身份在Nature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題為“Oriented nucleation in formamidinium perovskite for photovoltaics”,該研究報告了一種新的甲脒鉛碘鈣鈦礦取向成核方法:該機制可以幫助避免不良相的存在(可以帶來更好的結晶度、更低的缺陷,也意味著更高的光電效率和更強的穩定性),并提高光伏器件在不同薄膜加工場景下的性能。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208 實驗室所制備的小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 值得一提的是,王睿教授和薛晶晶教授是兩名“93后”博導,均師從楊陽教授再細看他們的履歷,會發現兩個人的學術經歷更多相似之處: 他們都曾就讀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是該校教授楊陽門下同級的博士研究生。2021年度福布斯中國30Under30榜單發布,在科學和醫療健康30人名單里,兩人雙雙入選。此外他們還在2022年分別登上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和亞太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王睿 圖源:西湖大學 薛晶晶 圖源:浙江大學 在導師楊陽教授的實驗室,王睿和薛晶晶就已經成為了完美的科研搭檔。他們曾經共同合作發表了兩篇備受科學界關注的《科學》論文。最近,他們合作完成了第三篇業界矚目的《自然》論文,這也是他們兩個人成為獨立PI后的首次“雙劍合璧”。楊陽教授也感慨,要把工學領域的作品發表在《自然》《科學》這樣的主流刊物上,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這兩個年輕人聯手合作,卻能一次又一次地創造傲人成績。值得一提的是,楊陽課題組一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著稱。目前,已經有至少40位青年教授在這里扎根成長,并有多人回國投身工作。 鈣鈦礦晶體最初的單元稱之為“晶核”,原子慢慢聚集長大就成了宏觀材料。薛晶晶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發現在鈣鈦礦形成過程的最開始幾秒,初始的晶核就具有(100)晶面的取向性,這個取向決定了后面晶體繼續生長的方向和最終生成的物相,也決定了鈣鈦礦的光電轉化效率。 鈣鈦礦薄膜成核及生長的全過程原位監測 “晶核就像一個魔方,有很多個面,將我們所需晶相的(100)面的能量控制到最低,會使得反應都沿著這個能量最低的方向進行。”薛晶晶說,這揭示了一種“取向成核”機制來控制具有光學活性的鈣鈦礦晶相的產生,“而且我們測試了不同場景下鈣鈦礦晶體生長方式,發現這個機制在幾乎所有的鈣鈦礦晶體生長模式中都適用。”這給未來進一步調控找到了重要突破口。 專長互補,共闖“鈣鈦礦”領域 王睿和薛晶晶合作發表的這3篇頂刊論文,都聚焦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 2019年發表在《科學》上的那篇成名作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他們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設計了三個相似的生物堿:咖啡因、茶堿和可可堿,用以研究其對鈣鈦礦表面缺陷修復的機制。 2019年兩人合作發表的《科學》論文 王睿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這項頗具意義的研究工作始于喝咖啡時的一個笑話。在討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時,他們玩笑說如果需要咖啡來補充能量,那么鈣鈦礦會需要咖啡來提高表現嗎?這個看似無厘頭的玩笑引發了他們的進一步合作,通過分子結構優化,他們甚至發現了茶堿能夠更優秀地提升電池性能。這段旅程因為一個玩笑而開始,卻為這對青年科學家的合作之旅助力不少。最近,他們完成的另一項工作再次在《科學》雜志上發表。這個驚人的故事充滿啟示,也展示了科學家的創造力和勇氣。? 2021年兩人合作發表的《科學》論文 他們又拿出了新招,將有機共軛陽離子引入鈣鈦礦電池的能帶邊中,使用一種含有芘的有機銨成功提升了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近期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則徹底顛覆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胚胎”結構,通過加入“戊脒”添加劑,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甲脒鉛碘鈣鈦礦(FAPbI3)取向成核方法,大大提高了電池的晶體結晶程度、光電效率和穩定性,而且適用于所有制備方法和電池大小。研究團隊中,薛晶晶與王睿各自專攻不同研究方向,但共同合作卻為這項創新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幸運的是,兩人都在國內的杭州市工作,這為他們之間的合作帶來了無限延續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自然》論文的第一作者石鵬舉,正是薛晶晶和王睿共同培養的博士生。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可以說是光伏領域的一批“黑馬”,在不到十年年的時間里,走完了硅電池幾十年的發展道路。這背后,其實是鈣鈦礦這種材料獨有的性能優勢。 鈣鈦礦光吸收率比硅高出整整一個數量級,而且有一定的缺陷容忍度。“鈣鈦礦材料即便不是那么純凈,里面存在一些雜質,光電性質依然能保持得很好,這相較于硅來說就有一定的生產和應用優勢。”薛晶晶說。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薛晶晶教授與西湖大學王睿教授(同為93后博導)聯手發表的第3篇頂刊!均師從楊陽教授。UCLA楊陽教授課題出了很多重要成果,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桃李遍布海內外(培養出了48個左右的博士畢業生,55個左右的博士后,其中大概有40人成為了高校老師,遍布于世界各地)。薛晶晶有今天的成就,也離不開良師指導和益友幫助。 楊陽教授課題組,在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方面有著20余年的研究經驗,創造了該領域的多項世界紀錄。目前課題組具有世界頂尖的有機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團隊和實驗設備。課題組在Nature, Science, Nat. Mater., Nat. Photon., Nat. Nanotech., Nat. Commun., Chem. Rev.,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等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0余篇, 所發表論文被引用超140000次。 課題組主頁:http://yylab.seas.ucla.edu/ 薛晶晶,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6年9月于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學士學位 2020年5月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師從半導體光電材料與器件領域國際著名學者Yang Yang教授,期間曾赴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崔屹教授課題組訪學,博士畢業后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繼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21年全職加入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主要從事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 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亞太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 Pacific Asian)、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Forbes China 30 under 30) 先后共發表SCI論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發表2篇!其它Nat. Rev. Mater.、Nat. Photonics、Nat. Energy、Adv. Mater. (2篇)、Joule (2篇)、J. Am. Chem. Soc. (2篇)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多篇論文入選ESI熱點和高被引論文,成果曾受到包括科學美國人、福布斯等多家國際知名媒體的廣泛報道。長期擔任J. Am. Chem. Soc., Nano Lett., ACS Nano, ACS Energy Lett.等國際著名期刊審稿人 2019年,薛晶晶(與王睿)以共同一作的身份在Science上發表一篇文章,Constructive molecular configurations for surface-defect passivation of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發現茶堿可以有效地提高鈣鈦礦的效率至23%,另外,電池連續工作500小時后保持90%的原始效率。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2/28/be6db6af31/ 話題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3名院士被處理,院士改革確實動真格了! 2023年10月13日 博士生Science發文:很慶幸導師逼我每周交工作進展匯報! 2023年10月30日 某人才計劃答辯評審有感 2023年6月5日 完整版!2019年國家自科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名單(八大學部) 2023年11月9日 研究生復現別人的工作遇到問題就發郵件問文章作者,這正常嗎?! 2023年12月14日 基金委重拳出擊!請教、咨詢、“打招呼”或將被永久取消基金申請資格 202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