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設計雙原子催化劑(DACs)所面臨的挑戰為構建配位活性相關性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基于此,湖南大學劉承斌教授,唐艷紅教授,廣西大學危增曦助理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雙原子銅(Cu)、鈷(Co)中心配位殼(CSs)的變化對DACs在氧還原反應(ORR)、析氧反應(OER)和析氫反應(HER)中的電催化活性的影響,建立了DACs的配位-活性關聯。
首先,本文采用受控的“前驅體-預選”方法制備了具有不同CS修飾的Cu, Co DACs。三種具有獨特配位環境的DACs被表征為次級S原子,它們分別與較低的CSs中的Cu, Co-N6直接鍵合,與鄰近的CSs中間接鍵合,以及在較高的CSs中摻雜。
然后,從實驗和理論上形成類似于行星-衛星系統的配位關聯,其中衛星配位原子(雜原子N, S)圍繞著不同軌道CSs中的Cu-Co雙原子實體。通過評價電催化活性指標,確定了ORR、OER和HER中Cu和Co中心的電子結構和電催化性能的差異。
相鄰CSs中Cu-S/Co-S的直接成鍵賦予金屬原子相對較低的價態(Cu +1.6),這有利于其在ORR中與ΔGO*的正確成鍵。遠距離CSs中Cu-NS/Co-N-S的間接成鍵導致金屬原子處于中等價態(Cu +1.8),通過與ΔGOOH*實現最佳成鍵能促進了OER。當S原子被引入到距離較遠的CSs中時,金屬原子獲得更高的價態(Cu +2.0),這有利于它們與HER中的ΔGH*反應。
此外,在不同的反應中,在雙原子位點之間確定了特定的活性位點,同時還驗證了該合成方法的可擴展性和通用性,拓寬了其實際應用范圍。
Coordination Shell Dependent Activity of CuCo Diatomic 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Oxygen Evolu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dv. Funct. Mater., 2023, DOI: 10.1002/adfm.202311664.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11664.
原創文章,作者:wdl,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02/d3d3d81b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