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張學強/文銳,最新Angew!構建高穩定SEI助力Li-S電池! 2024年1月4日 上午10:12 ? 頂刊 ? 閱讀 32 成果簡介 固態電解質界面相(SEI)的不穩定性,嚴重阻礙著鋰-硫(Li-S)電池的發展。基于此,清華大學張強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張學強教授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文銳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以1, 3, 5-三氧雜環己烷(TO)和1, 2-二甲氧基乙烷(DME)為共溶劑的電解質,通過富集Li-S電池中的有機成分來構建高力學穩定性的SEI,而高力學穩定性的SEI在Li-S電池中兼容工作。 TO具有較高的聚合能力,可以優先分解形成富有機物的SEI,提高了SEI的力學穩定性。高力學穩定性的SEI減輕了SEI的斷裂和重構,進一步減緩了活性Li、LiPSs和電解質的消耗速度。同時,DME保證了S正極的高比容量。因此,Li-S電池的壽命從常規乙醚電解質中的75次循環增加到TO基電解質中的216次循環。此外,417 Wh kg?1 Li-S袋式電池可以穩定運行20次循環。該工作為實用Li-S電池提供了一種新興的電解質設計。 研究背景 科研人員進行大量研究以設計出高性能S/碳復合正極,在高S面負載(> 6 mg cm-2)和高S含量(> 70 wt%)下實現了高比容量(> 1200 mAh g-1),使得Li-S電池具有高的實用能量密度(>400 Wh kg-1)。然而,Li-S電池的實際應用仍然受到循環壽命短的困擾。貧電解質和有限的活性Li會迅速耗盡,因為活性Li在低電解質與硫(E/S)比(< 3 μL mgS-1)和低負極與正極容量比(N/P < 2)的實際條件下與電解質連續反應。SEI的斷裂和重構導致活性Li、活性Li多硫化物(LiPSs)的快速消耗和有限的電解質。因此,提高SEI的均勻性和力學穩定性對于長循環鋰電池至關重要。 電解質本質上影響SEI的均勻性和力學穩定性。以1, 3-二氧雜環己烷(DOL)和1, 2-二甲氧基乙烷(DME)為共溶劑的醚類電解質在大多數電解質中脫穎而出,并成為Li-S電池中大多數電解質設計的基礎。然而,SEI中DOL和DME的分解成分主要由低聚物和有機ROLi組成,它們的力學穩定性不足以耐受高模量的Li枝晶和較大的Li沉積/溶解體積變化。最近,1, 3, 5-三氧雜環己烷(TO)被證明可提高SEI在Li金屬負極上的力學穩定性。然而,Li-S電池的正常固-液-固轉換反應是否能在含有TO的電解質中保持,在含有TO的普通醚電解質中是否能實現機械穩定的SEI,以及在實際條件下面對高濃度和反應性的Li-S電池,力學穩定的SEI是否仍能工作,這些都懸而未決。 圖文導讀 TO/DME電解質的基本性能 作者選擇摩爾比為1: 2的TO/DME作為基本溶劑,而選擇DOL/DME作為控制溶劑,主要采用雙(三氟甲烷磺酰)亞胺鋰(LiFSI)作為鋰鹽。TO/DME和DOL/DME的溶解度分別為4.4和6.6 M LiTFSI,滿足鋰鹽溶解的基本要求。作者采用1.0 M LiTFSI制備TO/DME電解質,密度為1.06 g cm-3,接近DOL/DME電解質的1.09 g cm-3。TO/DME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與DOL/DME電解質相似,保證了離子的傳輸。此外,使用TO/DME電解質的Li-S電池初始放電比容量與使用DOL/DME電解質的Li-S電池基本相同,表明鋰離子正極在TO/DME電解質中的轉化動力學優異。使用含有LiNO3的TO/DME電解質的Li-S電池在0.2-2.0 C內表現出與DOL/DME電解質相似的倍率性能,庫倫效率(CE)高于99%。因此,TO/DME電解質具有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和良好的S正極轉化動力學,是Li-S電池的有效電解質。 圖1. TO/DME電解質的理化性質及其與LIBs的相容性 原位AFM表征 作者采用三電極系統在充Ar手套箱(H2O < 0.1 ppm和O2 < 0.1 ppm)中進行原位電化學原子力顯微鏡(AFM)實驗。使用Li線作為對電極和參比電極,并且使用高取向熱解石墨(HOPG)作為工作電極。反電極從頂部的小孔中突出,纏繞成O形環(Φ8 mm),并放置在圓形凹槽中,以增加與電解質的接觸面積。原位電化學AFM實驗通過電化學工作站(Methrohm Autolab,PGSTAT302N)與手套箱中的AFM(具有Nanoscope V控制器的Bruker多模8)耦合來完成。在放電過程中,以1 mV s?1的掃描速率將電位從開路電位(OCP)負掃至0.5 V的電位。為記錄AFM圖像,使用硅AFM探針(Bruker,力常數=11.8 N m?1,共振頻率=240 kHz)以峰值力定量納米力學(PF-QNM)模式以0.888 Hz的掃描速率(拍攝一張圖像約4′48〃)掃描HOPG電極表面。 圖2. HOPG電極上SEI形成的原位AFM表征 圖3. SEI的組分和力學穩定性 實用Li-S電池中的TO/DME電解質 使用TO/DME電解質的Li-S電池在初始循環溫度為0.1 C時的表現為938 mAh g-1,與DOL/DME電解質的943 mAh g-1相似,表明S正極的轉化動力學優異。TO/DME電解質在80%容量保持率上可實現216次循環,明顯優于DOL/DME電解液的75次循環。使用TO/DME電解質的Li-S電池在220次循環中放電電壓極化保持穩定。在75次循環中,使用TO/DME電解質的Li-S電池的平均容量衰減率為0.03%,低于使用DOL/DME電解質的0.28%。在75次循環中,TO/DME電解質的平均CE為99.5%,高于DOL/DME電解質的98.4%。在75次循環中,TO/DME電解液的平均放電電壓中位數高于DOL/DME電解液的平均放電電壓中位數(2.10 vs. 2.08 V)。在0.1 C下,循環5次后,在DOL/DME電解質中形成了Li枝晶和空穴,而在TO/DME電解質中形成扁平的Li沉積,形成致密的Li塊。 圖4. 不同電解質的Li-S電池在實際條件下的電化學性能 圖5. 使用TO/DME電解質的袋式Li-S電池的循環性能 文獻信息 Electrolyte Design for Improving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5466.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04/ebe2c04821/ 頂刊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他,被引10W+,H因子164,化學/材料雙領域高被引科學家,2022年度成果精選! 2023年10月15日 ?ACS Catal.: 質子插層協同雜原子摻雜,提高eNRR活性并抑制HER 2024年6月13日 ?InfoMat:鋰硫電池會成為下一個超越鋰離子電池,甚至更好的電池嗎? 2023年10月8日 武培怡/焦玉聰Small:實現水系鋅電池無枝晶和副反應的電解液添加劑 2023年10月23日 催化頂刊集錦:Nature子刊、EES、ACB、Small、JMCA、Carbon Energy等成果! 2023年10月8日 ?華科Chemical Science:拔河效應調整鋰離子輸運提高了鋰金屬電池的倍率能力 202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