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Nature Correspondence、解螺旋、GeenMedical
職場和校園一樣,幾乎是所有人的必經之路,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很善良,讓人相處愉快,但也有些人充滿惡意,總是各種針對別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學術界的職場霸凌。
一篇來自 Nature Correspondence 的文章表示,許多所謂的「明星學者」之所以能夠出人頭地,正是因為他們在職業生涯中選擇了當個壞人——霸凌行為,正是這些平庸的學者登上頂峰的手段。
在文章中論證了這些擅長霸凌的學者,他們通過濫用權力、欺壓虐待和貶低他人,不僅可以獲得想要的成果,甚至可以迫使他人停擺甚至放棄自己的研究生涯,從而有效地消除學術環境中的競爭。
這絕不是夸大其詞或危言聳聽:一項新興的研究表明,越是那些平庸的學者,越是傾向于采取霸凌的手段,來清除那些潛在的競爭。
格羅寧根大學騷擾報告(2021 年)
同時,也有實驗研究表明,當男性等級制度被女性打亂時,這會激發表現不佳的男性的敵對行為,因為他們損失最大。
對性別歧視的洞察:男性地位和表現緩和了女性主導的敵對和友好行為
根據弱勢群體的報告,他們認為自己是學術欺凌的目標,欺凌者的目的是破壞他們的職業發展;而當潛在的競爭者太成功時,欺凌者就會采取行動——從而進行可行的競爭。
例如,一位在荷蘭工作的國際女學者指出,在她獲得數百萬美元的項目資金之前,她一直享受著還不錯的待遇;但此后,她開始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包括人身攻擊與性騷擾。
荷蘭學術界的騷擾:表現,促進因素,影響和解決方案
顯然,當同個機構中的其他學者在科研工作上有著更好的表現時,霸凌者們選擇了通過破壞他人的職業生涯而非公平競爭來爬到更高的層次。
人人都知道,面對霸凌最好的做法就是勇敢地尋求幫助、奮力對抗;但只有科研人知道,當霸凌者是自己的導師/PI 時,想要反抗究竟有多難。
先前也報道過許多案例:導師為學術造假逼死自己學生,甚至還吃人血饅頭,在事發3年后迎來又一處分!IEEE宣布,開除前佛羅里達大學終身教授李濤IEEE Fellow資格,他因為長期霸凌博士生陳慧祥,拒絕撤稿瑕疵論文致其自殺一事。
導火索是因為陳慧祥投給美國頂級計算機行業研討會ISCA的一篇論文。2018年12月,他用很短的時間完成了論文初稿,并投給美國頂級計算機行業研討會ISCA,很快他的論文就通過了組委會初審,并且給了他4-6個月的時間逐步完善修改。但他發現起始數據有誤,整個論文被“全盤否定”,于是向導師李濤申請撤稿,可導師非但不同意,反而認為這篇論文可以直接發表。兩人一直爭吵許久。
更為氣憤的是,他后來發現,ISCA的論文審核組一共六個人,其中有四個都是李濤的好友,這讓他不得不開始懷疑李濤堅持不肯撤回論文的動機。為了保住這份榮譽,李濤甚至還威脅陳慧祥,如果他敢毀了自己的聲譽,他的博士生涯也就從此斷送了,而自己也不會放過他,這是底線。
但陳慧祥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把這篇論文發表出去,很有可能就要面對學術造假這顆致命的地雷。因此,陳慧祥選擇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來對導師進行最后的抗議。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04/ef2941a8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