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募格學術整理自紅星新聞、每日新報、微博等
前腳被導師催完論文,后腳導師請假“上天”是什么樣的體驗?
今天,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乘組由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
其中,1986年出生的載荷專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青年教授,并非飛行員出身的桂海潮戴著一副眼鏡,文質彬彬的形象引發網友熱議。
縣城高考理科狀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碩博連讀、海外博士后、31歲成為博導。
2018年我國“空間站載荷專家選拔工作通知”發布后,桂海潮更是第一時間報名并脫穎而出。據悉,此次桂海潮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在科學、航天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訓練,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
作為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載荷專家,桂海潮有著豐富的實驗室經歷,在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領域成果豐碩,發表了二十多篇SCI論文,這些學術研究也為神舟十六號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月29日,桂海潮的一位高中校友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說,桂海潮的勵志故事,這些年一直在云南施甸縣這個只有30多萬人的小鎮流傳,很多家長激勵孩子好好學習,都會提到桂海潮。
“我希望桂海潮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知道,小鎮子不只有做題家,還能出宇航員。”
縣城理科第一考上北航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一飛沖天,當時,桂海潮正在云南施甸縣城中學讀高中二年級,從校園廣播里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時,他開始對飛向太空充滿向往。
高考時,桂海潮以縣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9年時間,他一路從本科攻讀完博士學位,繼而赴國外從事博士后研究。3年后,桂海潮帶著豐碩的學術成果學成歸來,回到自己的母校,成為北航宇航學院的一名副教授。
2018年,31歲的桂海潮擔任博士生導師。正當他在自己的領域打算大展拳腳時,又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國家開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員。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選拔的航天員分三種類型: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其中,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從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選拔。
“如果有一天能把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太有意義了!我一定要試一試,將我這么多年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曾經的幻想有望變成現實,桂海潮第一時間就報名參選載荷專家。
通過層層嚴苛的選拔后,桂海潮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加入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經歷了兩年零三個月的訓練。
桂海潮學生:封閉訓練期間
也會通過郵件指導學生畢業設計
戴著一副近視眼鏡,可能是桂海潮在外表上與其他中國航天員最大的不同了,他將是我國首位戴眼鏡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這也是我國載荷專家的首次飛行。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2018年發布的文章《載荷專家知多少》介紹,載荷專家是到太空去進行各項專門科學實驗和探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是擔負重要綜合航天實驗的專家,簡單來說,載荷專家就是參與空間實驗操作的航天員,載荷專家不要求飛行員背景,但須在科學、醫學、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訓練且具有豐富操作經驗,主要負責相關實驗載荷的操作。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官網介紹,桂海潮2005年9月至2014年7月,在北航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學習,本碩博連讀獲工學博士學位。2014年至2016年在海外從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9月入選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進計劃,進入北航宇航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其承擔《深空探測導論》、《非線性控制理論》等本研課程教學任務,指導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畢業3名。
“桂老師在細節上總是能給予特別精準的指導。”蘇文杰是桂海潮指導的第一個博士生。她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回憶說,桂老師在審稿博士學位論文時,會詳細列出三四十條修改意見,緒論中的圖片引用錯誤都會指出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位本科畢業生5月29日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本科畢業論文的畢業設計是在桂海潮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當時桂老師已經開始封閉訓練了,我們一般也不會打擾,但是必要時進行郵件往來,桂老師都會很耐心地解答。”
另一位曾經在2022年給桂海潮寫過保研申請的同學表示,桂海潮老師非常友善,當時這名同學給很多學校的老師都寫了保研自薦信,但很多老師都沒有回復,而桂海潮老師特意給他回了郵件,表示這名同學很優秀,但自己的名額已滿,還給這位同學推薦了其他的導師。
學校同事:體能訓練強度很大
但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網站2018年報道,當年4月,桂海潮還曾給學院研究生、部分本科生進行過一次主題為“漫談研究生學習規劃”的報告會。“他講到自己在剛成為一名研究生時和大家一樣,臉上寫滿了迷茫與對未來的期待。但通過和老師與師長們的多次交談,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明確了自己適合干什么,自己應該干什么,并一直沿著自己的興趣方向堅持了下來。”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也就是在這次報告會后不久,2018年6月,中國科學院發布了“空間站載荷專家選拔工作通知”。據中青網報道,桂海潮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第一時間便報了名。
桂海潮的同學和同門、宇航學院教師王悅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桂海潮身體素質非常好,愛好長跑、騎自行車、游泳。不過,航天員的體能訓練對桂海潮來說并不輕松。航天員體能訓練間隙,兩人曾見過面,“他說體能訓練很苦,強度很大,對他來說很有挑戰”,“但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據中青網報道,載荷專家的訓練標準并不會比其他航天員低,“離心機訓練中,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選拔標準是6G的過載,比航天駕駛員標準低。但是,入隊后所有訓練標準都要達到8G的過載。”
5月29日,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對于桂海潮的訓練標準,不會和其他的航天員有差別,都是按照一套標準來執行的。
家鄉居民:上次他轟動全縣是高考后
桂海潮來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桂海潮的表哥桂先生5月29日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桂海潮從小為人隨和開朗,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后,更是成了當地父老鄉親教育孩子的學習榜樣。這幾年,桂海潮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少回鄉。桂先生是從新聞里得知了桂海潮入選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的好消息,為他感到高興、自豪。桂先生介紹,桂海潮的父母務農,后來做了一點小生意。桂海潮還有一個親兄弟,學習成績不錯,長大后也做出了一番事業。
據施甸縣政府網站介紹,到2022年末,施甸縣共有34.8萬人,其中70%的人口均分布于山區,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對于我們這樣的小縣城而言,當年桂海潮考上北航的時候,就轟動過一次,后來他在外面上學和工作。沒想到時隔這么多年他再次轟動我們縣城,是成為宇航員。”該縣居民陳先生對紅星新聞記者說。
網友評價
厲害了!我的導師上天了!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11/f9b5af34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