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洛杉磯分校黃昱等,最新JACS! 2024年1月18日 下午3:34 ? 頂刊 ? 閱讀 33 成果簡介 電化學CO2還原反應(CO2RR)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途徑,通過將CO2還原為有價值的燃料和化學品來結束碳循環。對于單一產物具有高選擇性的電催化劑在經濟上是可取的,但難以實現。基于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黃昱教授和普林斯頓大學Emily A. Carter(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具有致密孿晶界(TB)(tw-Cu)的高度(111)取向的銅箔電催化劑。測試發現,在電催化CO2的反應中,該催化劑在-1.2±0.02 V下對甲烷(CH4)表現出高達86.1±5.3%的法拉第效率(FE)。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在工作條件下,對比平面Cu(111),Cu孿晶結構可以顯著降低CO加氫反應速率決定步驟的勢壘,抑制了競爭性C-C耦合,從而導致高CH4選擇性。此外,孿晶結構通常比高角度晶界的能量第一個數量級,因此這種孿晶結構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有助于研究結構敏感的CO2RR的機理。 研究背景 電催化CO2轉化為化學燃料是儲存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很有前景的方法,促進了碳中和。目前,銅(Cu)仍然是生產碳氫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的CO2RR最有效的電催化劑。在碳氫化合物中,甲烷(CH4)是最簡單的一種,與現有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被廣泛關注。如果使用過量的可再生能源或核能,用電化學CO2RR取代傳統CH4生產可能有助于實現CO2凈零排放經濟,是電化學CO2RR的關鍵動機。 然而,目前的Cu基催化劑對CH4的選擇性不足,導致反應后分離的高經濟損失,導致電化學CO2RR的應用有限。研究人員已發現暴露在表面上的缺陷(臺階、晶界等),會影響CO2RR和CO還原選擇性。研究發現氧化物衍生的多晶Cu(pc-Cu)結構中的某些活性位點可能促進C2分子的產生,但晶界通常含有多種活性位點,限制了它們對單一產物的選擇性。此外,由于位點的多樣性,CO2RR在晶界上的潛在原子尺度機制尚未很好地構建。 圖文導讀 本研究通過在CuSO4、HCl和H2SO4混合電解質中旋轉電鍍合成雙Cu催化劑,其中Ti用作陰極,Ti涂層IrO2作為陽極。然后將得到的45 μm厚的電鍍雙銅箔剝離,用于后續的研究。TEM表征了tw-Cu的橫截面,顯示出明確的雙邊界結構,堆疊順序倒置為ABC/A/CBA。tw-Cu由平均寬度為7 nm的納米孿晶組成,SEM和AFM進一步證實了表面存在豐富的孿晶界。EBSD測定了雙Cu的雙邊界密度為0.5 μm/μm2,遠高于商用pc-Cu箔的雙邊界密度。 圖1. tw-Cu和pc-Cu催化劑的結構表征 在室溫和大氣壓下,在CO2飽和的0.1M KHCO3(pH=6.8)的質子交換膜分離的氣密H-電池中測量tw-Cu和pc-Cu的CO2RR性能。發現,主要的CO2RR產物是氣態CH4、乙烯(C2H4)、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值得注意的是,tw-Cu在-0.99 V時顯示出CH4的初始生成,在-1.2 V時達到86.1%的最高FE,是在相同電位下在pc-Cu上觀察到的CH4 FE(43.4%)的兩倍。同時,tw-Cu的jCH4在-1.3 V時達到-21.7 mA/cm2,比pc-Cu的jCH4(-16.3 mA/cm2)大得多。在-1至-1.2 V范圍內,在tw-Cu上觀察到的H2選擇性比在pc-Cu上觀測到的低10%。在-1.2 V時,tw-Cu上H2(jH2)的局部電流密度保持在-1.8 mA/cm2的較低水平,而pc-Cu上的jH2從-1.6 mA/cm2(-1.0 V)顯著增加到-5.6 mA/cm2,表明tw-Cu的HER的本征活性較低。在-1.2 V的條件下,C2H4在pc-Cu上的FE達到39.6%,比相同電勢下的tw-Cu高10倍。總之,tw-Cu在H電池中顯示出顯著高的FECH4,表明孿晶邊界缺陷對促進CH4選擇性至關重要。 圖2.電化學CO2RR性能 作者先進行了范德華校正的周期DFT計算(DFT-PBE-D3),以確定CO2RR中相關反應的反應勢壘。在Cu(111)上向CH4的限速步驟可能涉及在-0.9 V下將吸附的CO(*CO)大致相等地還原為羥甲基炔(*COH)和甲酰基(*CHO),作者計算了具有tw-Cu(111)的Cu(111)板上相同C1和C2+通路的激活勢壘。作者在DFT-PBE-D3水平上預測,*CO還原形成*CHO的活化自由能為0.55(0.34)eV。競爭性*CO還原形成*COH是一個無過渡態的過程,在DFT-PBE-D3水平上的活化和反應自由能為0.21 eV。對比平面Cu(111)上*CHO形成的0.85 eV和*COH形成的0.44 eV的活化勢壘,tw-Cu(111)在兩個*CO還原步驟中都表現出較低的活化勢壘。 在DFT-PBE-D3水平上形成*COH-CHO的預測勢壘為0.47 eV,高于平面Cu(111)上的0.34 eV。形成*COH-*COH的另一個C-C耦合步驟的DFT-PBE-D3勢壘在tw-Cu(111)上僅略微降低至0.20 eV,而在平面Cu(111)上為0.24 eV。在-1.2 V的外加電勢下,C1速率決定步驟(*CHO形成為0.00 eV,*COH形成為0.12 eV)的激活勢壘低于tw-Cu(111)上C2速率決定步驟的激活勢壘(*COH-*COH形成為0.42 eV,*COH-CHO形成0.44 eV)。結果表明,tw-Cu(111)可以通過顯著加速的CO加氫動力學來提高CH4的產生。 圖3.富含乙烯的模擬氣體中去除乙炔 文獻信息 Highly Selectiv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into Methane on Nanotwinned Cu. 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0847.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0847.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18/ba7cf40c63/ 頂刊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加州理工學院,最新Nature Physics!量子技術新突破! 2024年3月18日 ?溫珍海/陳俊翔Nano Energy:一石二鳥,構建高熵硫化物用于提升燃料電池功率同步甘油電氧化 2023年10月30日 鄭大付永柱等Appl. Catal. B.: 電流密度高達200 mA cm-2!痕量S摻雜修飾Sn納米團簇用于電還原CO2 2023年10月17日 薛燦Appl. Catal. B.: 具有內部np同質結的氮化碳聚合物用于高效光催化CO2還原與環己烯氧化 2023年10月13日 ACS Cent. Sci.:機器學習方法預測摻雜鋰鎳鈷錳正極材料的放電容量 2023年10月27日 ?東北師大吳興隆Angew.: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用纖維素基復合隔膜及其“孔隙-跳躍”離子傳輸機制 202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