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孫世剛/喬羽Angew:將過渡金屬注入Li2O基正極預鋰化劑中實現高能量密度和長壽命鋰離子電池 2024年1月21日 下午9:01 ? z, 頂刊 ? 閱讀 66 補償有限活性鋰(Li)的不可逆損失對于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采用高容量但初始庫侖效率較低的候選正極之后。引入預鋰化劑可為這種補償提供額外的鋰源。 在此,廈門大學孫世剛,喬羽等人將微量Co(從過渡金屬氧化物中提取)精確植入Li2O的Li位點,從而獲得了(Li0.66Co0.11O0.23)2O (CLO)正極預鋰化劑。鋰空位的協同形成和Co衍生催化作用有效地提高了 Li2O 的固有電導率并削弱了Li-O相互作用,從而促進了其陰離子氧化為過氧/超氧物種和O2,實現了 1642.7 mAh/g 的預鋰化容量(預鋰化劑約為 980 mAh/g)。 以 6.5 wt% CLO 為基礎的預鋰化劑與鈷酸鋰正極耦合后,CLO 中存儲的大量額外鋰源被有效釋放,以補償 SiO/C 負極的鋰消耗,從而實現了 270 Wh/kg 的軟包全電池容量,1000 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達 92%。 圖1. 結構表征 總之,該工作從NCM811和廢LCO電極材料的碎裂氧化物中提取TM源,實現了在Li2O框架內特定鋰位點的有效植入,成功提高了陰離子氧化活性。因此,該工作證明TM植入策略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強調了在電極材料結構框架內精確植入催化元素的關鍵作用。 因此,該工作涉及調整材料的能帶結構和加速結構演變的動態過程,為設計可充電電池(如鋰離子電池、納離子電池等)的功能電極材料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寶貴的參考。 圖2. 電池性能 Implanting Transition Metal into Li2O-Based Cathode Prelithiation Agent for High-Energy-Density and Long-Life Li-Ion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16112 原創文章,作者:wdl,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21/1ab494e724/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劉智攀/商城JACS:機器學習助力研究鐵催化FTS中原位共活化活性位點 2023年10月13日 華東理工江浩Nature子刊:同步摻雜和涂覆雙重改性助力鋰離子電池的高能富鎳正極 2023年11月3日 南開陳軍院士/李福軍Chem. Soc. Rev.: 可充電鋰氧電池中O2的光電化學 2023年10月15日 范鳳茹/李劍鋒/南子昂JACS:超薄Pd中間層上活性氫起大作用,有效提高Ru的HOR速率 2023年10月4日 新途徑!中山大學,新發Nature子刊! 2024年12月6日 催化日報||8篇頂刊:AM、AFM、Small、Small Methods、Appl. Catal. B.等成果 2023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