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陳重學EnSM:“拖曳效應”誘導的快速去溶劑化動力學和-50℃可工作的高安全鋰電池 2024年1月22日 下午4:59 ? z, 頂刊 ? 閱讀 63 碳酸丙烯酯(PC)因其高離子傳導性和低(-49 ℃)熔點被認為是碳酸乙烯酯(EC)的最合適替代品,但它與石墨負極的電化學相容性較差。雖然設計陰離子誘導的離子溶劑配位(AI-ISC)結構可以有效抑制負極上 PC 的分解,但 Li+-PC 的強相互作用導致 Li+去溶劑化過程緩慢,低溫性能也不理想。 在此,武漢大學陳重學團隊發現并揭示了Li+溶劑與陰離子溶劑之間的 “拖曳效應 “機制,并設計了一種自適應雙層溶劑化結構,其中主溶劑化鞘外的游離溶劑可有效削弱 Li+-PC 與 Li+– PF6–之間的相互作用。 合理設計的 LiPF6-PC/TFEP/EMC 電解液具有快速去溶劑化動力學和低溫適應性,因此賦予了 4Ah Gr||LiNi0.8Mn0.1Co0.1O2和 1Ah Gr||LiFePO4軟包電池在-50℃優異的性能、長循環壽命和更高的安全性。 圖1. 使用PTE312電解液的4Ah Gr||NMC811和1Ah Gr||LFP軟包電池電化學性能 總之,該工作通過調節 EMC 和 TFEP 的 “拖曳效應”,建立了一種自適應的雙層溶劑化結構,使 LiPF6-PC/TFEP/EMC 電解液具有較低的Li+去溶劑化劑化能壘和不燃燒特性。得益于電解質的快速去溶劑化動力學和低溫適應性,石墨-鋰半電池可在零下40℃充電,容量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更重要的是,該電解液賦予了 Gr||NMC811 和 Gr||LFP 軟包電池低溫耐受性(-40℃和-50℃下的容量保持率分別為~79% 和 ~62.5%)、優異的循環穩定性(40次循環后的容量保持率為94.1%,1500 次循環后的容量保持率為88.5%)和高安全性(通過了擠壓、過充電、加熱和釘穿試驗)。 因此,通過調節 “拖曳效應 “誘導的自適應雙層溶劑化結構,將為開發具有成本效益、阻燃和低溫適應性的全氣候、更安全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開辟一條途徑。 圖2. 極端條件測試 “Dragging effect” induced fast desolvation kinetics and ?50 ℃ workable high-safe lithium batterie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3 DOI: 10.1016/j.ensm.2023.103098 原創文章,作者:wdl,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22/1989fce03a/ 電池 贊 (1)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Nature:你以為你吸入的全是空氣?或許還有它…… 2023年10月10日 ?孫宏濱、劉洪陽、馬丁Nature子刊:單原子pK完全暴露原子團簇! 2023年10月10日 8篇催化頂刊:Nat. Catal.、JACS、Angew.、Chem、Nat. Commun.等成果 2023年10月10日 炸裂!段鑲鋒教授,Nature發表5個月后,再發今年第二篇Nature!個人已手握15篇Nature! 2024年6月28日 姜怡嬌Appl. Catal. B.:碳納米管上的共價接枝用于CO2電還原 2023年10月10日 蘇大鐘俊/北航郭林/浙大陸俊,新發Nature子刊! 202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