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鋰金屬電池(LMBs)對電解質與腐蝕性電極的匹配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在低溫下。
在此,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成會明院士團隊通過對Li+溶劑化結構的合理修改,以擴展傳統電解質的電壓和溫度工作范圍。
對離子-離子和離子-偶極相互作用以及溶劑的電化學窗口進行了定制,以提高電解質的氧化穩定性和去溶劑化動力學,同時,在兩個電極上形成堅固而有彈性的富含B和F的界面相。
圖1. 不同電解質的SEI結構及鋰沉積形態
簡而言之,本文通過調整Li+的溶劑化結構,設計了每個組分的電化學窗口、與Li+的相互作用以及電解質的介電常數,開發了一種對鋰金屬負極和高壓正極穩定的超高壓電解質。此外,優化溶劑化結構不僅提高了整體電解質的穩定性,而且有助于在兩電極上構建穩健和彈性的界面層。
結果表明,采用所設計的電解液,Li||LiNi0.5Mn1.5O4電池(90次循環后保留率為2.400%)和Li||LiNi0.6Co0.2Mn0.2O2 (NCM622) 電池(74 次循環后保留率為 0.200%)在 4.9 V 的超高電壓下穩定循環。
此外,NCM622電池在-20°C下可提供143.5 mAh/g的可觀容量,顯示出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因此,該策略對高壓LMBs的進一步優化具有指導意義。
圖2. BFF13電解質的電化學性能
Stable Operation of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with Aggressive Cathode Chemistries at 4.9 V.?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0966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26/cddb41c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