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臧雙全/江海龍/焦龍,最新Angew!

臧雙全/江海龍/焦龍,最新Angew!
成果簡介
單原子催化劑(SACs)在多相催化領域引起了廣泛興趣,但常規的電加熱方法通常存在加熱時間長、操作繁瑣等問題。該研究提出了一種通用且簡便的微波輔助快速熱解方法,可以在無惰性氣體保護的情況下,在3分鐘內獲得碳基SACs。所得的碳基SACs具有高孔隙度和與電加熱方法相當的碳化程度。
具體而言,鄭州大學臧雙全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以及焦龍教授等人從Ni摻雜金屬-有機骨架(Ni-ZIF-8)中制備了單原子Ni注入N摻雜碳(Ni1-N-C),并在CO2電還原反應中展現出顯著的CO 法拉第效率(96%)和高CO分電流密度(jCO,1.06 A/cm2),遠超傳統電加熱方法得到的CO產率。機理研究表明,得到的Ni1-N-C具有豐富的缺陷位點和介孔結構,極大地促進了CO2的吸附和傳質。這項研究建立了一種快速大規模合成SACs和其他碳基材料的高效催化的通用方法。
研究背景
單原子催化劑(SACs)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金屬原子和獨特的幾何/電子結構,在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多孔碳材料由于其大表面積、優異的電子導電性、易于定制和高穩定性,被廣泛視為理想的載體材料。一般情況下,使用碳作為載體的SACs主要通過在傳統的電加熱設備(主要是管式爐)中,在700℃以上的溫度下,通過熱解含有目標金屬的有機前體來制備。然而,這種爐內退火工藝通常需要長時間的加熱(幾個小時),高能量輸入和惰性氣體保護,導致時間和能源效率低下。此外,長時間的熱處理容易引起金屬原子的遷移和聚集,給SACs的制備帶來挑戰。因此,開發更有效、更易于管理的碳化方法,以減少制備時間和能量消耗是非常有必要的。
圖文導讀
臧雙全/江海龍/焦龍,最新Angew!
方案1.?微波輔助快速熱解制備Ni1-N-C的示意圖
在這項工作中,作者以ZnCl2/KCl混合物作為微波吸收劑,開發了一種簡便、通用的微波輔助快速熱解方法。以Ni摻雜分子篩咪唑骨架-8 (Ni-ZIF-8)為前驅體,在無惰性氣體保護的情況下,僅需3 min即可得到單原子Ni注入N摻雜碳(Ni1-N-C)(方案1)。
臧雙全/江海龍/焦龍,最新Angew!
圖1.?催化劑的形貌表征
該研究通過Zn2+, Ni2+和2-甲基咪唑的溶劑熱反應,成功構建了與原始ZIF-8具有相同晶體結構和形態的Ni摻雜ZIF-8 (Ni-ZIF-8)(圖1a)。遺憾的是,當Ni-ZIF-8單獨暴露在微波輻射下時,由于Ni-ZIF-8的微波透明性,不會產生熱效應,因此很好地保留了Ni-ZIF-8的晶體結構。為了增強微波吸收能力,作者選擇具有強微波吸收能力的極性化合物ZnCl2作為微波吸收劑與Ni-ZIF-8混合。令人欣喜的是,Ni-ZIF-8與ZnCl2的混合物表現出明顯的微波吸收,Ni-ZIF-8在3分鐘內成功碳化,得到Ni-N-C-ZnCl2材料。由于ZnCl2熔點較低(283℃),在Ni-ZIF-8碳化之前,易于形成流體熔融ZnCl2,在Ni-ZIF-8顆粒周圍起到隔離作用,防止氧氣滲透。因此,Ni-ZIF-8的碳化可以直接在空氣中實現,不需要惰性氣體的保護,比傳統的電加熱工藝容易處理得多。
不幸的是,通過拉曼和X射線衍射(XRD)表征,Ni-N-C-ZnCl2的碳化程度不夠,反映了ZnCl2誘導的碳化溫度相對較低。為了進一步提高碳化溫度,引入KCl作為促進劑,并與ZnCl2混合,提高微波吸收能力。一方面,從ZnCl2-KCl二元相圖中可以看出,ZnCl2-KCl混合物的熔點遠低于純ZnCl2或KCl ,并且在較低溫度下形成的ZnCl2/KCl混合物的熔融態由于離子傳導機制的發生,會進一步增強其微波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引入的KCl雖然不是很好的吸收劑,但可以進一步提高熔融ZnCl2-KCl體系的離子電導率,大大增強了微波吸收,與純ZnCl2相比,加熱溫度更高。ZnCl2/KCl/Ni-ZIF-8混合物的溫度隨著KCl量的增加而顯著升高,很好地支持了這一點。
為了進一步證明KCl增強離子電導率對提高微波吸收的關鍵作用,在ZnCl2-KCl體系中,還采用了其他具有高離子電導率的離子化合物,如LiCl和NaCl來替代KCl。結果表明,ZnCl2-LiCl和ZnCl2-NaCl體系的加熱溫度與ZnCl2-KCl相當。而離子電導率低的共價化合物AlCl3則不利于微波吸收,且ZnCl2-AlCl3混合物的加熱溫度與純ZnCl2相似,說明離子電導率對提高微波吸收能力的重要性。
Ni1-N-C-X (X = 15、50和100)的SEM圖像顯示微波輔助熱解后Ni-ZIF-8的形貌保持良好(圖1b)。根據XRD分析(圖1c),在Ni1-N-C-X (X = 15、50、100)的TEM圖像中均未觀察到Ni顆粒。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ICP-AES)和元素分析表明Ni1-N-C-X (X = 15、50和100)的Ni含量相似(在1.3-1.6 wt%范圍內),N含量高(在6.7- 8.6%范圍內)。此外,Ni1-N-C-50和Ni1-N-C-100的N含量低于Ni1-N-C-15,進一步表明Ni1-N-C-50和Ni1-N-C-100的熱解溫度更高。此外,以Ni1-N-C-50為例,經像差校正后的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STEM)觀察清楚地顯示了Ni原子的原子色散(用紅色圓圈標記)(圖1d)。
臧雙全/江海龍/焦龍,最新Angew!
圖2. 催化劑的結構表征
作者進一步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進一步研究了不同樣品的化學成分和電子結構。Ni 2p XPS譜顯示,Ni1-N-C-X的Ni 2p3/2結合能(X = 15、50和100)均位于Ni0?(853.5 eV)和Ni2+?(856.0 eV)之間,表明Ni1-N-C-X中的 Ni處于正價態。此外,Ni1-N-C-50和Ni1-N-C-100中Ni的結合能低于Ni1-N-C-15(圖2a),這表明Ni1-N-C-50和Ni1-N-C-100中Ni的氧化態較低,可能是由于它們在合成過程中產生了較高的溫度。由于低價態的單原子Ni位點已被廣泛證明更有利于CO2電還原。
為了進一步揭示單個金屬原子的化學環境,進行了X射線吸收光譜(XAS)分析。Ni1-N-C-X (X = 15、50和100)的Ni Kedge 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光譜顯示,Ni1-N-C-X的吸附邊位于Ni箔和NiPc之間,表明Niδ+?(0<δ<t)的正價態 (圖2b)。Ni1-N-C-X (X = 15、50和100)的傅里葉變換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FT-EXAFS)光譜都顯示出約1.4 ?的主導峰,歸屬于Ni-N鍵,沒有觀察到Ni-Ni散射路徑,進一步證實了Ni的原子彌散性(圖2c)。FT-EXAFS光譜擬合結果表明,在Ni1-N-C-X (X = 15、50和100)中,每個Ni原子都與4個N原子以Ni-N4構型配位(圖2d)。
臧雙全/江海龍/焦龍,最新Angew!
圖3.?催化劑在H-型電解池中的性能測試
在二氧化碳飽和電解質中,Ni1-N-C-50和Ni1-N-C-100比Ni-N-C-ZnCl2和Ni1-N-C-15具有更高的電流響應和更好的FECO,表現出更好的CO2還原性能(圖3a和3b)。此外,H2是唯一的副產物(未檢測到液體產物),此外,Ni1-N-C-50在Ni1-N-C-X (X = 15、50和100)系列中表現出最低的Tafel斜率(83 mV/decade)、最高的質量活性和最大的電化學活性表面積(ECSA),表明其反應動力學更快,活性位點的可及性更好(圖3c)。此外,長期運行測量顯示,Ni1-N-C-50具有出色的穩定性,電流密度和FECO幾乎沒有變化(圖3d)。
臧雙全/江海龍/焦龍,最新Angew!
圖4. 原位表征測試
為了揭示Ni1-N-C-50催化性能增強的內在機制,利用NAPXPS測量研究了Ni1-N-C-50對CO2的吸附行為。在O 1s光譜中可以觀察到化學吸附的CO2?(CO2δ-)和物理吸附的CO2,并且在531.3 eV下,Ni1-N-C-50比Ni1-N-C-15表現出更大的CO2δ-比例(圖4a)。這表明Ni1-N-C-50具有更好的CO2吸附和活化能力,這是由于其缺陷位點更豐富。此外,原位衰減全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ATR-FTIR)光譜測量表明,Ni1-N-C-50的*COOH信號(1396 cm-1)發生在較低的電位(-0.5 V)下。由于*COOH的形成是CO2電還原成CO的速率決定步驟,因此FTIR光譜結果合理,支持Ni1-N-C-50較好的性能。這表明Ni1-N-C-50具有更好的CO2吸附和活化能力,這是由于其缺陷位點更豐富。
此外,原位衰減全反射傅立葉變換紅外(ATR-FTIR)光譜測量表明,Ni1-N-C-50的*COOH信號(1396 cm-1)發生在比Ni1-N-C-15 (-0.7 V)更低的電位下(-0.5 V),并且Ni1-N-C-50的CO2消耗更為顯著(圖4b)。由于*COOH的形成是CO2電還原成CO的速率決定步驟,因此FTIR光譜結果合理,支持Ni1-N-C-50較好的性能。
臧雙全/江海龍/焦龍,最新Angew!
圖5.?流動電解池性能測試
為了突破CO2在H型電解池中的傳質限制,作者在配備氣體擴散電極(GDE)的液流電池中進一步評價了Ni1-N-C-50的電化學性能(圖5a)。Ni1-N-C-50表現出高電流響應,在0.2 ~ 1.1 A/cm2的總電流(j)范圍內達到95%以上的高FECO(圖5b)。jCO高達1.06 A/cm2, FECO為96%,為工業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圖5b)。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能夠將FECO保持在90%以上的Ni1-N-C-furnace的最大j和jCO分別為0.25和0.23 A/cm2,遠小于Ni1-N-C-50,這清楚地反映了Ni1-N-C-50具有介孔特性的優越性(圖5c)。以上結果明確表明,微波輔助策略制備的Ni1-N-C-50無論在材料合成(時間和能耗)還是催化性能上都明顯優于傳統電加熱方法制備的Ni1-N-C-50(圖5d)。
文獻信息
Ming Wen, Nana Sun, Long Jiao*, Shuang-Quan Zang*, and Hai-Long Jiang*.?Microwave-Assisted Rapid Synthesis of MOF-Based Single-Atom Ni Catalyst for CO2?Electroreduction at Ampere-Level Current.?Angew. Chem. Int. Ed.?2024, e202318338 DOI: 10.1002/anie.202318338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1/28/53b0a0eafb/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梧州市| 凤台县| 孝感市| 枣阳市| 肇州县| 文安县| 长武县| 文昌市| 体育| 卫辉市| 霍城县| 温州市| 庆阳市| 兴义市| 澎湖县| 射阳县| 横峰县| 醴陵市| 宝兴县| 贵定县| 山阳县| 巴里| 广东省| 泸州市| 黄陵县| 湘西| 富蕴县| 砚山县| 安顺市| 城固县| 阿坝县| 永州市| 南漳县| 二连浩特市| 开平市| 通城县| 平度市| 安新县| 湟中县| 湟源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