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H?)作為一種清潔、可持續的能源,是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其高能量密度及零碳排放特性尤為突出。電解水是高效制取氫氣的關鍵技術之一。然而,這一過程在陽極氧析出反應(OER)中面臨挑戰,因其涉及復雜的多電子轉移過程,且反應動力學緩慢。高效的OER電催化劑對于降低所需過電位至關重要,但現有的RuO?和IrO?催化劑由于成本高、資源稀缺,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鎳-鐵(NiFe)雙金屬催化劑在堿性OER中因其協同效應展現了較低的過電位及好的電解耐受性。但是,這種催化劑在與電解液直接接觸時易受腐蝕,且催化劑顆粒的團聚傾向會顯著降低其催化性能。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者發現將鎳鐵合金與納米碳材料復合,形成碳包覆層,是提升電催化性能的一種有效策略。但過厚的碳包覆層和催化劑的有限活性面積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三維垂直排列的石墨烯納米片(VG)陣列,以其開放的通道結構、豐富的邊緣活性位、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優異的導電性,已成為電化學能源存儲和轉換領域的理想三維載體。因此,將鎳鐵合金錨定在三維VG陣列上被期待構建出高效的OER電催化劑。
首先,通過焦耳熱法成功將鎳鐵合金納米顆粒錨定在氮摻雜的、生長在碳布上的垂直石墨烯陣列(NiFe@NVG/CC)上。接著,在三電極系統中對NiFe@NVG/CC在堿性環境下的OER性能進行測試,并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衍射等分析催化劑在反應前后的形貌及物相變化。最后,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探討NiFe@NVG的內在OER機理。
近日,張永起教授課題組成功合成了NiFe@NVG/CC并將其作為堿性水的高效OER電催化劑。在1 M KOH中,NiFe@NVG/CC在10 mA·cm-2下的過電位(η10)僅為245 mV,Tafel斜率低至36.2 mV·dec-1,并且具有出色的電解耐受性。此外,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闡明了鎳鐵與NVG之間的協同效應,這種效應增強了對*OOH的吸附能力。
張永起,研究員,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8月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繼續在南洋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9年9月加入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受聘為研究員,組建新能源器件研究室。主持杰出人才引進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一項。截至目前,已在國際專業期刊上發表SCI論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包括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包括共同通訊)在Angew. Chemie,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了研究成果20多篇。論文累計被引用次數超過7000次(Google scholar),H-index為42。2016年獲得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2018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019年獲的四川省特聘專家稱號。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編委。目前主要研究領域以材料科學為核心,涉及電化學、凝聚態物理等領域,研究工作集中在新型廉價納米材料的開發、設計和優化以及在各領域的應用。
孫旭平,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2006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6-2009年期間先后在康斯坦茨大學、多倫多大學和普渡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1月加入長春應化所,2015年11月到四川大學工作,2018年4月加入電子科技大學。入選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擔任Nano Research Energy副主編。長期致力于納米功能材料設計、結構調控及催化和傳感應用研究,在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 Nat. Comm.等刊物發表論文700余篇,總引用次數7.2萬次,H指數142。
Nan J, Ye B, He X, et al. Enhancing alkaline water oxidation with NiFe alloy-encapsulated nitrogen-doped vertical graphene array. Nano Research, 2024,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4-6431-x.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2/01/0ff68e17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