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自2007年發現Fe?O?納米粒子的類酶活性以來,納米酶以其催化活性高、成本低、反應條件溫和、穩定性好及適合大規模生產等優點,成為天然酶最具潛力的替代品。近年來,隨著納米醫學和納米催化的交叉融合,基于納米酶的治療策略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因為酶催化反應可以在腫瘤微環境中觸發,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具有底物特異性和低副作用的優點。本文綜述了納米酶的發現和發展簡史,討論了納米酶的分類及其催化機理。并重點介紹了密度泛函理論、機器學習、仿生和化學設計等方法對納米酶活性的預測和理性設計。然后,介紹了納米酶的協同治療策略。最后,概述了納米酶用于腫瘤治療的當前挑戰和未來前景,包括選擇性、生物安全性、重復性、穩定性、催化機制、活性預測和評估。

Deep insight of design, mechanism, and cancer theranostic strategy of nanozymes
Lu Yang#, Shuming Dong#, Shili Gai*, Dan Yang, He Ding, Lili Feng, Guixin Yang, Ziaur Rehman, Piaoping Yang*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3-01224-0
?
本文亮點
2. 重點介紹了納米酶的活性預測和理性設計方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論、機器學習、仿生和化學設計。
內容簡介
圖文導讀
I?納米酶的分類和催化機制研究

圖1. (a)天然HRP和(b)金屬氧化物納米酶的催化反應路線圖;(c,d)類POD納米酶的催化機制;(e)基于標準氧化還原電位的普魯士藍納米粒子的多重酶活性和催化機制示意圖。
OXD通過有效和選擇性利用O?在需氧生物進化中的關鍵作用而備受關注,O?是一種容易獲得且對環境無害的氧化劑。眾所周知,生物圈中大部分O?消耗是由血紅素-銅氧化酶的家族催化的,例如細胞色素c氧化酶。同時,OXD在制藥、食品、生物技術等行業X有著廣泛的應用。OXD在O?(電子受體)存在下可以催化底物(電子供體)氧化為相應的氧化產物,同時產生H?O或H?O?。最近,許多無機納米材料被發現在O?的幫助下可催化一種或多種底物的氧化,表現出類OXD活性,如鈰基氧化物、貴金屬(Au、Pt和Pd等)、錳基氧化物、MOFs等。并根據底物被氧化基團對類OXD納米酶進行了分類,如類多酚氧化酶、類葡萄糖氧化酶(類GO?)、類細胞色素C氧化酶、類亞硫酸鹽氧化酶等。具有類OXD活性的納米酶催化底物的氧化過程,并且伴隨電子轉移催化過程可以通過溫度、pH和底物進行調節。他們的反應也遵循Michaelis–Menten動力學。
CAT是人體中最重要的氧化還原酶之一。CAT可以催化H?O?分解成H?O分子和O?,在催化去除活性氧物種(ROS)、防止細胞膜損傷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CAT是過氧化物酶的一種標志酶,約占過氧化物酶體酶總量的40%,廣泛存在于細胞的過氧化物酶體內。但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天然酶固有的穩定性差、保存困難等缺點。應運而生的納米酶也被用來模擬CAT活性。迄今為止,金屬、金屬氧化物、MOFs、碳基納米材料、金屬硫化物和普魯士藍等材料被先后證明具有類CAT酶活性,并在腫瘤治療、免疫檢測等方面被廣泛運用。探索內在催化機理對于開發類CAT納米酶是必要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研究者們開展了一系列理論研究,探索類CAT納米酶的催化機理。事實證明,不同的類CAT納米酶具有不同的催化機理。一般來說,H?O?有兩種類型的化學鍵,即H?O鍵和O?O鍵。根據H?O?不同的鍵斷裂方式,可以將類CAT納米酶的催化機制歸納為異裂反應和均裂反應兩類。
SOD是一組金屬酶,可催化O?·?歧化為H?O?和O?。天然SOD存在于大多數原核細胞和一些真核細胞中,并且廣泛存在于各種細胞器中。根據不同的輔因子,天然SOD酶分為錳SOD(MnSOD)、鐵SOD(FeSOD)、銅鋅SOD(CuZnSOD)和鎳SOD(NiSOD)四種類型。作為對抗ROS介導損傷的第一道防線,SOD有望在氧化應激相關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SOD的臨床應用受到其結構不穩定性和高成本的嚴重限制。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大約100種納米酶表現出類SOD的活性,其中富勒烯和CeO?是最廣為人知的。
水解酶是催化水解反應的一類酶的總稱,也可以說它們是一類特殊的轉移酶,用水作為被轉移基團的受體。水解酶可以催化一系列獨特化學鍵的水解。例如,核酸酶可以裂解多核苷酸鏈的磷酸二酯鍵,酯酶能將酯水解為酸和醇。水解納米酶是具有類似水解酶活性的納米材料,根據水解底物的不同分為核酸酶、酯酶、磷酸酶、蛋白酶等。近年來,已經報道了大量的水解納米酶,例如膠束,囊泡和納米顆粒。膠束和囊泡的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溶劑的性質、溶液的離子強度和添加劑的存在,然而對拓撲結構和催化位點的控制有限。而對于納米顆粒,拓撲結構和催化位點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II? 納米酶的活性預測及合理設計
由于納米材料的成分復雜且催化位點模糊,因此缺乏對顆粒與納米酶活性之間關系的基本了解。如何有效設計納米酶是該領域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目前,在納米酶的設計和合成中,通常使用經驗和“試錯”方法。制備所需特征納米酶通常需要重復實驗,并且成功率極大依賴于研究人員的直覺和經驗,且采用“試錯”方法制備的類POD納米酶的活性通常較低,一般比HRP低幾個數量級。因此,如何有效設計納米酶對進一步擴大研究和促進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為止,已經開發了多種有效設計納米酶的策略,主要包括DFT、機器學習、仿生設計和化學設計。
納米材料的優異特性豐富了納米酶活性調控手段,同時伴隨著納米合成技術的發展,實驗制備的納米酶數量不斷增加,而如何從如此龐大的材料庫里高效獲得高性能納米酶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近年來,計算機輔助的高通量篩選成為較為熱門及有效的篩選手段,可從大量材料中對其特定性能進行快速評價,從而篩選出所需材料。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機器學習旨在開發計算算法,以基于現有數據推斷數學模型,這為加速開發所需的納米顆粒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工具。鑒于納米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圖2介紹了機器學習預測納米酶過程示意圖。
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種計算輔助的類POD納米酶篩選和設計的通用方法,用于“從頭”預測類POD納米酶的催化活性。該方法主要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對類POD納米酶進行高通量計算。研究者以最早的氧化鐵類POD納米酶為模型,構建了多種具有不同化學組成、晶格缺陷、暴露晶面和化學修飾的納米氧化鐵表面。此外,研究這些表面在模擬類POD催化H?O?分子氧化有機底物的分子機理和反應動力學,總結該類催化反應的機制特征。其次,基于化學反應原理進行近似處理和推導,導出預測氧化鐵類POD活性的能量描述符、火山型曲線和催化活性窗口。目前,已經對57種金屬、單金屬氧化物、鈣鈦礦和碳材料進行了計算驗證,證明該模型可適用于其他遵循類似催化機制的類POD納米酶。證實了高通量計算篩選可實現納米酶高效設計,加快納米酶領域的研究,并對實驗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很多研究嘗試將天然酶的核心催化元件通過仿生模擬的手段嫁接至納米酶的結構中。許多為天然酶提供高催化活性的因素已經被研究者們用來指導納米酶的結構設計,例如仿生結合位點、組成、配位化學以及缺陷工程,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效催化活性的納米酶。一些仿生手段開發的納米酶的催化活性接近甚至超過天然酶。目前,通過生物啟發策略理性設計高活性納米酶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通常,天然酶可以高活性和選擇性有效地催化底物的化學反應。天然酶活性中心附近的結合口袋的結構和組成提供了有利的疏水空間微環境,這對于高催化效率尤為重要。特別是,結合口袋中的一些氨基酸位于天然酶的催化活性位點附近,可以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幫助富集、組織和激活底物。受這些獨特功能的啟發,人們設想通過修飾特定的氨基酸和構建有利的空間結構來定制活性位點周圍的催化微環境,這可能是構建催化活性更接近天然酶的納米酶的一種有前途的策略。Fe?O?納米材料已被廣泛報道具有類似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于表面有大量的三價鐵和二價鐵,其催化方式類似于HRP活性位點中的血紅素基團。催化動力學分析表明,Fe?O?對底物的催化效率與HRP相當,但與底物結合的能力遠低于HRP。

圖2. 機器學習預測納米酶過程示意圖。(a)從收集數據庫到網絡資源DiZyme開發示意圖;(b-e)多種人工神經網絡方案示意圖;(f)源自920條數據的內部影響因素和外部影響因素分布圖;(g)定量模型預測的類POD和類OXD活性的實驗驗證結果。
III? 納米酶用于體內療效診斷

圖3.??(a)DOx-CACN用于可切換MRI精確監測鐵死亡相關協同治療機制示意圖;(b,c) DOx-CACN產生的ROS和釋放的DOx量與MRI信號的關系圖;(d,e) DOx-CACN的體內熒光和MRI檢測結果;(f)可監測1?F/1H-MRI信號的PFOB@MnO?用于診療一體化過程示意圖;(g)小鼠體內的T1-MRI和1?F-MRI檢測結果;(h) MSPN的NIRF-PA成像功能用于類OXD活性檢測過程示意圖;(i, j)體內的歸一化熒光強度比和PA比。
IV??納米酶用于多模式抗癌治療研究
在生物體中,許多生化過程通過一系列酶促反應以級聯方式在細胞中同時發生來完成生命活動過程。生物系統中的酶級聯反應由于擴散勢壘降低、中間體的局部濃度高和傳質效率高,可以有效提高酶反應的催化性能。然而,由于天然酶自身固有的缺陷,酶串聯反應體系表現出反應條件嚴格、穩定性差等局限性,阻礙了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進一步應用。納米酶作為酶的替代品,不同的納米酶具有不同的類酶活性,通過不同方式將多種納米酶集成到一個平臺,構建的級聯催化體系,可有效提高催化效率。另外,某些納米酶本身能夠模擬多種不同的酶活性,為構建仿生自級聯反應體系提供了新機遇。級聯途徑通常遵循一種酶的反應產物作為另一種酶的底物的順序方式。例如,GO?或類GO?納米酶可以通過催化腫瘤內葡萄糖產生顯著的H?O?分子來引發反應,隨后的納米酶參與的催化反應以H?O?分子為底物通過類POD活性催化產生·OH,毒性的·OH可用于抗腫瘤治療或者生物傳感。
基于這個背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級聯納米診療體系被開發,用以放大腫瘤效果。陳春英等設計了一種酸性腫瘤微環境響應及超聲介導的級聯納米催化劑(BTO/MoS?@CA)(圖4a-c),通過將pH響應性肉桂醛(CA)釋放介導的、自供應H?O?及正負電荷增強的酶活性整合在一起,表現出卓越的特異性和協同性的腫瘤治療效果。此外,陳雨等人報道了一種以鈣鈦礦納米晶體為基底的超聲增強酶動力治療策略(圖4d-f)。考慮到多酶催化反應需要高水平的H?O?充當底物,但腫瘤微環境中H?O?含量不足以實現理想的治療效果,引入GO?并在級聯催化反應過程中充當酶動力學反應的反應物,作為腫瘤特異性H?O?生成器。此外,外源性超聲可以通過加速中間復合物向Fe(II)的轉換速率來促進ROS的產生。通過轉錄組測序分析、ELISA試劑盒評估和蛋白質印跡分析證明產生的ROS可通過ROS-TXNIP-NLRP3-GSDMD通路誘導焦亡。

圖4. (a) BTO/MoS?@CA的合成及壓電催化機理示意圖;(b,c)采用流式細胞術和蛋白質印跡法分析BTO/MoS?@CA濃度對ROS生成量和GPX4表達情況的影響;(d)LFO@GO?的合成過程和超聲增強的酶催化治療機理示意圖;(e)環形熱圖;(f)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絡圖。
V?結論和展望
近年來,納米酶以其高催化活性、溫和的反應條件、良好的穩定性以及納米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并用于抗癌治療策略探索。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將納米酶運輸到相應的細胞微環境中,發揮作用。因此,基于腫瘤微環境獨特的生理環境和代謝產物,設計具有腫瘤特異性治療和診斷功能的多功能納米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應用前景。未來的研究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 納米酶的催化機理和關鍵催化位點需要深入分析。目前,對納米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優化催化活性上,對催化機理的分析較少。此外,除了少數單原子納米酶外,很少有報道揭示納米酶的催化位點的關鍵結構信息。
(2) 需要對DFT和機械學習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預測和評估納米酶的活性。盡管使用了理論計算等方法預測納米酶的催化路徑,但很少有研究能夠結合實驗驗證來解釋納米酶的催化機制和構效關系。
(3) 納米酶通常具有多種酶活性,而不同酶活性之間的關系、相互影響、增強或抑制方法以及原因需要解決。如何提高納米酶催化特定底物或一類類似物的選擇性?該研究對只需要單一酶活性的應用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4) 對于癌癥的診斷和治療,揭示腫瘤微環境與納米酶的催化效率和選擇性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需要揭示納米酶在生物環境中的活性和選擇性調節方式,因為大多數納米酶的活性在生物環境中被抑制。目前,內在的結構工程(如摻雜和缺陷工程)和外部觸發因素(如溫度、超聲、光和小分子)已被用于生物環境中納米酶的活性調節。然而,深入細致的調控策略仍需深入探索。
(5) 納米酶的生物安全性需要進一步探索。一方面,與其他納米材料類似,納米酶的毒理學研究,包括長期細胞毒性、給藥、代謝、排泄、生物分布、藥代動力學、大型動物的藥效學和體內實驗等仍未得到證實。另一方面,對于催化治療效果,納米酶的靶向性、選擇性、特異性、體內活性和定位仍不清楚。體內微環境復雜,因此納米酶在體內的催化路徑往往是不可控的。同時,潛在的體內生物催化反應和生物界面的機制也很難預測,所有這些都將成為影響生物安全的因素。因此,需要對納米酶的體內穩定性、藥代動力學(如攝取、分布和代謝)、治療效果的持續時間和毒性(如溶血和凝血分析)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6)納米酶的協同治療策略已被廣泛報道,而不同治療模式之間的相互影響、促進和協同機制需要利用新技術和手段進行深入驗證。
(7) 納米酶催化活性的重復性和穩定性有待研究。多數報道集中在新納米酶的發現上,而很少有關于穩定性等的驗證研究。這些問題的解決有望加速納米酶的工業應用。
(8) 闡明治療分子機制的多種組學分析方法需要深入探索。應致力于在不同分子水平上進行多組學分析,如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表觀基因組、代謝組和微生物組,以獲得相關的組學數據,更深入地了解治療過程中各種分子之間的調節和因果關系。
作者簡介 本文通訊作者 ▍主要研究成果 ▍Email:gaishili@hrbeu.edu.cn 本文通訊作者 ▍主要研究成果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2/08/40b989d6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