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水分解制氫氣是生產清潔能源以替代傳統化石燃料的有效方法。然而,在該燃料生產過程中,陽極的析氧反應(OER)由于復雜的多步質子耦合電子轉移而具有低動力學,這限制了整體水分解效率。因此,合理設計過渡金屬基電催化劑的特定納米結構對于有效提升其電催化OER性能至關重要。近日,浙江工業大學佴建威和陶新永等通過簡便的自模板化策略合成NiSe2/Fe3O4納米管,其表現出獨特的四方形態、不對稱的中空內部和異質外延結構。獨特的普魯士藍(PB)納米管是通過溶劑熱法獲得的,其形態不同于以往文獻中的那些PB多面體。隨后這些PB納米管與醋酸鎳溶液反應,成為Ni摻雜的PB納米管,然后在Se蒸氣中進行熱處理硒化。最終,在納米管內獲得了NiSe2/Fe3O4異質結構,在堿性電解質中對OER表現出優異的電催化性能。綜合研究表明,NiSe2/Fe3O4納米管在異質界面上具有較高的催化位點本征活性,通過優化組成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以及獨特的中空結構賦予的大量暴露的活性位點。電化學測試結果表明,NiSe2/Fe3O4納米管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OER性能,在10 mA cm-2電流密度下的OER過電位為199 mV,并且該催化劑的質量活性達984.5 A g-1以及連續運行超100小時的出色穩定性。這項工作通過優化組分的組成和空間結構,為設計和制造高效非貴金屬OER電催化劑提供了思路。Synthesis of NiSe2/Fe3O4 Nanotubes with Heteroepitaxy Configuration as a High-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Electrocatalyst. Small Methods, 2022. DOI: 10.1002/smtd.202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