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電池具有較高的地殼豐度和理論能量密度,因此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然而,由于鋁陽極的鋁沉積/剝離性能較差,嚴重限制了其潛在應用。圖1. 材料制備及表征復旦大學余學斌等發現了一種新穎而通用的方法,通過引入含有豐富表面官能團的基底(如 MXene 和氧化石墨烯),在分子水平上構建單原子配位環境。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證實,致密的可接近和氧化的M?N4缺陷活性位點可以通過從Al3+到Al0的催化轉化反應增強Al的固有親和力,并通過動態Al?O相互作用的協同效應從根本上改變Al的成核機制。因此,在嵌入 N 摻雜單原子鈷的多孔碳納米片(SA-Co/NPCS)上沉積/剝離鋁時,其過電位可忽略不計,庫侖效率(CE)接近100%,并能在2-10 mAh cm-2的超高電容和40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穩定循環。圖2.?Al剝離沉積性能此外,具有催化特性的SA-Co/NPCS 還可用作硫宿主,以增強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在貧電解液/硫(10 uL mg-1S)條件下,硫正極可以可逆運行,其最大面積容量為7.2 mAh cm-2(比之前報道的值高出數十倍),這為鋁-硫全電池的成功組裝提供了條件,標志著向實際應用邁出了關鍵一步。此外,進一步的研究結果表明,對鋁沉積和硫氧化還原動力學的促進作用可擴展到單原子Ni和Cu物種,這表明鋁金屬電池上的單原子改性策略可推廣到各種過渡金屬元素。圖3.?全電池性能Dynamic Al–O Interactions Enable Uniform Al Deposition toward High Energy-Density and Practical Al Metal Batteries. ACS Energy Letters 2023. DOI: 10.1021/acsenergylett.3c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