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校長控訴:我國40萬博士生像乞丐一樣在研究工作…. 2024年2月22日 上午10:39 ? 話題 ? 閱讀 16 來源 | 募格學術整理自軟科、極目新聞、華聞周刊、環球網等 11月26日,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第七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發表演講。他的一句有關博士生補助的語錄也迅速引起熱議: “中國40萬博士生,像乞丐一樣在做研究工作,他們每個月的收入僅有3000多元,建議增加10萬塊錢,使他們每個月的收入達到1萬塊錢。” 劉元春表示:這樣可以把博士生培養成頂級人才,能夠安心的進行研究,同時也能正常支付(生活支出)。 一語戳中很多科研人的內心,終于有人關注到在讀博士,真的窮這回事了。 在讀博士,真的窮 我國博士生補助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國家及學校獎助學金、學業獎學金、社會捐贈類獎助學金、以及“三助一輔”崗位津貼。受學校、地域、專業等影響,在校博士生的補貼差異很大,但是放眼全國,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再加上還得繳納上萬元的學費,博士生們對于補助水平的回答基本都是“不夠花”! 例如,西部某“雙一流”高校官網顯示,在讀博士人均每年能拿到1.5萬元學業獎學金,每月1600元研究生助學金,發放12個月,所以全年“收入”約有3.42萬元。其中不計少數優秀者獲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等一系列獎學金,即每生每月大致收入為2850元。 再如北京一985高校官網顯示,在讀博士人均每年也能拿到1萬元學業獎學金、2.2萬研究生助學金、1萬元左右助研津貼,全年“收入”約有4.2萬元,同樣不計少數優秀學生獲得助教津貼、社會助學金等系列獎學金,即每生每月收入為3500元。 與2000~4000元的收入相比,更多的地方高校甚至僅在每月1500元左右。 今年7月,一位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中的留言——“望省內切實提高在讀博士研究生待遇”,再一次說出了博士生窘迫的現狀。 該網友在留言中提出:博士研究生絕大部分屬于脫產學習,生活壓力較大,有些學校,只發國家給的每年12000元的助學金,且學業獎學金占比由70%調整到 60%,新生入學獎學金改為只有碩博連讀才可獲得(碩博連讀占比大概在5%),試想一下在二十七八歲的年紀,甚至很多博士研究生都三十歲了,每個月只有1500元的補助,生活壓力該有多大,且省內沒有針對博士生的科研基金項目可供申請。 對此,該網友在留言中強烈建議,省里可以統一地對博士研究生多一些關懷,如增加省級助學金、獎學金以及在校生的科研基金等。 補貼不足,又沒有正式工作和工資傍身,身在塔尖的博士生逐漸被生活壓彎了腰。這種掙扎在溫飽線上、入不敷出的現狀甚至讓不少向往讀博的人,望而卻步。 讓博士生群體不再為“生存”而發愁,提高博士生待遇,已刻不容緩。 因補助低 名校博士生開展大規模學術罷工行動 不光是國內,近期,因為博士生覺得補助過低難以生活,在美國加州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多所名校內,超7萬人開始了罷工行動,他們要求學校提高工資,并且解決其他的訴求。而這些罷工行動也造成了學校科研和教學的停擺。 停擺原因無二,有博士生想讓學校明白,到底誰才是學校的科研中堅力量。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博士生Rafael Jaime說:「從事大部分教學工作的是我們,從事大部分研究工作的也是我們。所以如果我們參與罷工,大學系統要維持正常運作是很困難的。」 今年30歲的Lavanya Nott是地理系的三年級研究生和一名學生研究員,她認為,和自己的群體做出的實際貢獻相比,她們這次的訴求完全合情合理。 「實際上,加州大學系統基本上是由博士后、研究人員、研究生助教管理的,教授開設的大部分課程是我們講的,大部分的論文是我們審的,實際進行尖端研究也是我們,是我們為大學帶來了大量資金。我們的要求僅占加州大學年度預算的3%。就大學的支付能力而言,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由此可見,博士生補助低而帶來的影響,正在全球學術界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暴。 提高待遇 高校要積極作為 其實較真來說,說博士生都像“乞丐”,當然是有些夸張的。劉校長之所以這么說,還是為了強調博士生的待遇困境。 博士生是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已經到了一般人該工作的年紀,不少已結婚生子,有養家糊口的壓力,每天還有繁重的科研任務,但是卻依然是學生的身份,學費照交,卻沒有薪資保障,甚至有時候被當成“廉價勞動力”。如此境況,當然不利于激勵有能、有志之士投身科研,勇于擔當,積極奉獻。 提升博士生待遇,既是40多萬博士生的合理訴求,也是國家培養高端人才的必要措施。 近年來,也已經有不少高校拿出了行動。清華大學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于5.1萬元;中科大數學科學學院承諾讀基礎數學方向的同學,從博士階段開始,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0萬元;上海交通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地多所高校,都出臺了相應的方案和措施,切實提高博士生的待遇,讓他們能夠靜心讀書、安心科研。 具體而言,只有各個高校最清楚自己的博士生過得怎么樣,最需要些什么,也只有各個高校能夠切實地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將提高博士生待遇落實在行動上。無論是統籌規劃,優化研究生培養機制,還是真金白銀,建立多渠道資助體系,都需要高校積極作為,尊重人才,愛惜人才,激勵人才,給博士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2/22/1be9892c20/ 話題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博士生提高科研幸福感的途徑 2023年11月3日 教育部同意!25所民辦高校,轉公辦 2023年12月4日 大年三十問候導師的下場! 2023年1月23日 杭州余杭引進高層次人才,只要C9+北航 2023年11月3日 大學校長,兩本期刊主編,當選院士! 2023年10月14日 包信和院士:沒有白撿的成功! 2023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