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如何破解中國95%SCI論文外流的困局?

來源丨程宗明科學網博客
中國的科技大國和強國地位。根據2021年9月22日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的數據,“中國2020年科技投入24393億元,占GDP的2.40%,比2019年增加10.2%,其中基礎研究經費達1467億元。2022年8月31日同機構發表,“2021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7956.3億元,比上年增加3563.2億元,增長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個百分點;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2]之比)為2.44%,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3]。按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工作量計算的人均經費為48.9萬元,比上年增加2.3萬元。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基礎研究經費1817.0億元,比上年增長23.9%?!?/span>
這一投資總額已經和美國的國家科研投入相當,但科研總投入可能還是比美國低不少,因為美國的民間和企業的科研投資非常高。美國政府的投資絕大部分為基礎研究費用。
由于中國科研經費的高投入,教育的持續投入,研究群體的量和質都在大幅提升,其效果集中體現在科技論文的總量和質量上。2021年中國SCI論文產出52萬多篇,占全球總SCI論文的20%+。已經超過美國(約占18%左右)。高質量期刊論文數也在迅速飆升。以Nature Index的82種期刊論文量,中國排名雖然連續排名第二,位居美國之后,德國之前,但中國論文的貢獻量越來越大。整體來說,中國已是一個科技大國和僅次于美國的科技強國。如果以此速度和趨勢發展,應該有理由相信,未來10年左右會在各個方面均有較大突破,和美國的頂尖論文(以及相關的技術和產業)差距會越來越小,在很多方面會超越美國。
期刊弱國。但是和論文總數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國SCI科技期刊的數量和發文量。2020、 2021年中國的SCI期刊數只有260本左右,約占全球SCI期刊總數9600多本的3%,如果大約200多種沒有進入SCI的英文期刊也進入的話,達5-6%。所有SCI期刊加在一起發表的論文總數為25000篇左右,占了中國論文總數的5%左右(沒有計入部分論文來自國外),還不到兩本巨刊的發文量。也就是說至少95%的中國產出的SCI論文沒有發表在中國的SCI期刊上。而外流到國外期刊。
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1)總的期刊數少,2) 單刊發文數少。按照260本SCI期刊,年發文量25000篇左右,平均每本刊發文不到100篇。
問題的根源在哪兒?1)中國的英文期刊起步非常晚,除了極少數在2000年以前創辦,絕大多數在2000年后,甚至2015年以后才創辦,所以英文期刊發展的歷史短。但這不能成為理由。比如說Hindawi 1997年創辦,MDPI 1996創辦,現在已有300多本期刊。MDPI已是全球發文量第五的國際大公司。Frontiers也是很晚才創辦,現在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以發文量計算)出版商。2)期刊評價時更強調影響因子,可能讓期刊將重點放在提升絕對IF,而可能把提高發文量放到次要地位。3)期刊的運營費用幾乎完全由國家或期刊擁有單位“包”,期刊編輯部或期刊擁有單位“不在乎”那點錢(分成)—我聽說過很多這樣的期刊。“Money has no problem”—哈哈。很多期刊甚至根本/幾乎不知道如何商業運行。4)?國內期刊頁碼的控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沒有mega刊(大刊)。
如何破局?如何破解中國95%SCI論文外流(國內期刊只發表中國論文5%)的困局?這需要多管齊下。
建議:
1)??進一步加大高起點新刊的力度。今年從過去多年的30個增加到50個(另外還有25個左右名額轉回國內的英文刊)是一個非常好的兆頭。以后每年可以逐年增加,如從50到100、到200、甚至500。可以少給錢,但要給“名分”,允許上“戶口”。
2)??把創辦和擁有英文期刊作為高校雙一流評估的核心指標,賦予一定分值,鼓勵一流學科和一流高校創辦新刊,把握學術論文發表的話語權。既然是一流學科,擁有一流人才,有一流科研,為什么不能創辦一本英文期刊(盡管反過來不成立)?
3)??教育部應該考慮將高起點新刊上發表的論文,和PubMed,Scopus,ESCI,EI收錄的論文可以滿足研究所畢業,最好能將國內雙一流高校和學科主辦的期刊列入,從研究生畢業這個考核指標上解除SCI這個絞索。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加快中國新刊創辦的進度,解除新刊無米下鍋的困境。這也是現在大家畏手畏腳不愿創辦新刊的主要問題和難點。中國的論文不缺,但因為評價機制,不愿投到沒有影響因子的國內新刊。這一絞索是中國創辦新刊的難度提高了幾個數量級。
4)??將論文發表數與卓越行動計劃期刊的考核聯系起來。鼓勵期刊不僅要提升“IF”,也要增加發文量。其實發文量和IF之間并非相克關系。我們的《園藝研究》過去三年(2019、2020、2021)發文量從2018年的74增加到134、211、259,計劃到2022年的300+,是創刊初期年發文量的9倍。在園藝領域年發文量到300篇以上,就是大刊了,特別是排名靠前的期刊。而IF也一直保持園藝領域第一,從5.404,到6.793,到7.291,預計2022年會保持上升勢頭。很多非常有學術影響力的期刊,如Nature Communication,植物學領域的New Phytologist、JXB、 BJ、PC、 PCE、 Plant Physiology的發文量都挺大。所以提升IF和增加發文量之間并不矛盾,是可以同時提升的。
5)??鼓勵期刊在保持學術影響力和堅守出版學術規范的同時,實施期刊運行的自負盈虧激勵機制。至少OA期刊的收入和發文量是成正比的。
6)??可能最重要的是,要讓中國的出版社、出版商能夠大踏步地、多渠道、多方式地邁入這個領域,從傳統的圖書出版、壟斷的教科書出版(壟斷利潤)拓展到英文學術期刊出版(自由市場競爭的利潤)。國際大型出版商都在這個領域瘋狂拓展和并購。
程宗明
2022年9月26日,初稿
11月7號定稿 南京
原文鏈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0979-1362672.html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2/22/30f340cc89/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北宁市| 莱州市| 永顺县| 盘山县| 湖州市| 舞钢市| 南雄市| 泊头市| 黄陵县| 津市市| 漯河市| 甘孜| 静海县| 竹溪县| 仁寿县| 饶平县| 双峰县| 牡丹江市| 商南县| 从化市| 常宁市| 金乡县| 政和县| 大同市| 奉贤区| 获嘉县| 柯坪县| 利辛县| 贵州省| 临江市| 桃园县| 梅州市| 富蕴县| 汝城县| 石渠县| 贵德县| 红安县| 彰化县| 香港|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