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實驗】向全軍/喬梁/呂康樂Nat. Commun.:TCN/HCN中獨特的S-型電荷遷移機制 2024年2月27日 上午9:31 ? 計算 ? 閱讀 9 由于缺乏合適的表征策略,理解電荷轉移動力學和載流子分離途徑還具有挑戰性?;诖耍?strong>電子科技大學向全軍教授和喬梁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呂康樂教授等人報道了利用結晶三嗪/七嗪氮化碳同質結(TCN/HCN)作為模型系統來展示界面電子轉移機制。在原位光發射過程中,表面雙-金屬助催化劑用作敏感探針,用于追蹤界面光電子從三嗪相到七嗪相的S-型轉移。光照下樣品表面電位的變化證實了S-型電荷的動態轉移。利用S-型電子轉移的獨特優點,TCN/HCN的CO2光還原活性顯著增強。 通過DFT計算,作者進一步研究了TCN與HCN之間的光生電子轉移機理。TCN/HCN同質結的功函數為5.86 eV,層間距離為3.3 ?。同時,HCN的靜電電位比TCN深,表明電子傾向于從HCN向TCN轉移。 需注意,傳統的理論計算只能模擬半導體上的靜態電荷分布,模擬“暗態”環境的情況,因此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光激發過程中光生載流子遷移的機理。 此外,Mulliken電荷分析揭示了TCN/HCN同質結在黑暗和照明環境下相反的電子轉移途徑。在黑暗條件下,HCN表面發生電子耗盡,而TCN表面出現電子富集,表明電子從HCN轉移到TCN。在光照條件下,電子轉移路徑完全相反。TCN/HCN同質結的2D電荷密度差圖也證實了這一點,支持了TCN/HCN界面上的光生電子遵循S-型轉移機制。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S-scheme charge migration in triazine/heptazine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homojunction. Nat. Commun.,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578-z.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2/27/5e21f5c60c/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復旦晁棟梁/王永剛Angew: 電池無隔膜?SEI新膜法! 2024年3月8日 【DFT+實驗】北京大學童美萍團隊:COF光催化合成H2O2,再發Nature子刊! 2023年11月10日 他,第55篇Angew!多位點催化接力,CO2還原再創記錄! 2024年2月23日 Nature:巨龍課題組發現天然石墨烯是一種全新的多鐵材料 2024年2月5日 黃小青/黃勃龍/卜令正/徐勇,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2月16日 AI4Science的基石:幾何圖神經網絡,最全綜述來了!人大高瓴聯合騰訊AI lab、清華、斯坦福等發布 2024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