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反應(CO2ER)以高選擇性轉化為乙醇是非常需要而具有挑戰性的,其中催化活性位點上反應中間體的演化是關鍵。基于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熊宇杰教授、安徽師范大學吳正翠教授和盛天博士(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在泡沫銅(Cu)上負載鉀(K)摻雜硒化銅(Cu2Se)納米片催化劑,通過調節CO2ER中Cu位點與反應中間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實現高選擇性的生成乙醇。通過相關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結合發現,從K到Se的電子轉移可以穩定Cu(I)中間體物種,從而促進線性*COL和橋式*COB中間體的吸附,進而在CO2ER過程中協同促進C-C耦合。因此,優化后的比例為11.2% K-Cu2Se納米片催化劑可以在-0.6 V至-1.2 V的過電位區間內以高選擇性實現CO2ER催化為乙醇。此外,11.2% K-Cu2Se納米片催化劑在過電位為-0.8 V時,局部電流密度達到35.8 mA cm-2,實現CO2ER催化為乙醇的法拉第效率(FE)為70.3%,并在0.1 M KHCO3中具有130 h的優異穩定性。更重要的是,乙醇在11.2% K-Cu2Se上的FE在-0.6 V至-1.2 V的區域中超過50%。該工作提出了一種通過在Cu硫化合物中摻雜堿金屬陽離子來控制關鍵反應中間產物演化的策略,從而顯著增強CO2ER對乙醇的催化作用。Over 70% Faradaic Efficiency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Ethanol Enabled by K Dopant-Tuned Cu Sites-Intermediates Intera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2, DOI: 10.1002/anie.20220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