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實驗】河北大學/燕大Nat. Commun.:2D Cu基高熵氧化物作為活性穩定的光熱催化劑 2024年3月6日 上午11:47 ? 計算 ? 閱讀 50 銅(Cu)基納米催化劑是各種工業催化過程的基石,但是協同增強Cu基納米催化劑的催化穩定性和活性仍面臨著巨大挑戰。基于此,日本國家材料研究所/河北大學葉金花教授、燕山大學張利強研究員和河北大學李亞光博士等人報道了應用高熵原理修飾Cu基納米催化劑的結構,發明了一種PVP模板化方法,可以將6-11種不同元素作為高熵2D材料普遍合成。 以2D Cu2Zn1Al0.5Ce5Zr0.5Ox為例,不僅提高了40-800 ℃的燒結阻力,而且提高了其CO2加氫活性,500 ℃時的純CO產率為417.2 mmol g?1 h?1,是已有先進催化劑的4倍。當2D Cu2Zn1Al0.5Ce5Zr0.5Ox用于光熱CO2加氫時,在環境太陽光照射下,其光化學能轉換效率達到36.2%,CO生成率為248.5 mmol g?1 h?1,CO產率為571 L。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2D Cu2Zn1Al0.5Ce5Zr0.5Ox的燒結阻力和CO2加氫活性的機理。2D Cu2Ce7Ox的金屬Cu析出能壘為6.61 eV,明顯大于純CuO的金屬Cu析出能壘。結果表明,采用CeO2等金屬氧化物作為載體引入SMSI可以減弱Cu的燒結。 同時,2D Cu2Zn1Al0.5Ce5Zr0.5Ox中金屬Cu析出能壘高達8.85 eV,明顯高于2D Cu2Ce7Ox和CuO,因此2D Cu2Zn1Al0.5Ce5Zr0.5Ox中Cu種的耐燒結性主要歸因于高熵變化。 對于Cu NP/CeO2,Cu-CO中間體(CO* ?+ ?H2O(g) → CO(g) + H2O(g))的釋放表現出1.46 eV的自由能變化,表明這是一個限制速率的步驟。Cu在Cu NP/CeO2和2D Cu2Zn1Al0.5Ce5Zr0.5Ox中、C在CO*中的Bader電荷分別為+0.15、+1.38、-0.22|e|,表明Cu-CO在Cu NP/CeO2和2D Cu2Zn1Al0.5Ce5Zr0.5Ox中的配位分別為共價配位和離子配位。結果表明,由于Cu-CO鍵由共價鍵轉變為離子鍵,Cu-CO在2D Cu2Zn1Al0.5Ce5Zr0.5Ox上比Cu NP/CeO2更優先解離。 Cu-based high-entropy two-dimensional oxide as stable and active photothermal catalyst. Nat. Commun.,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889-5.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3/06/fffda2c68e/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AI+材料】Nature子刊:基于生成神經網絡的結構預測與材料設計 2023年10月30日 【DFT+實驗】江蘇大學喬芬教授課題組: 界面水調控技術助力電催化制氫效能大幅提升 2024年1月25日 北工大吳玉鋒、王長龍AFM:無金屬碳質材料高效穩定電化學氧化 2025年2月19日 小極化子構型空間:DFT+機器學習 2024年3月22日 施思齊團隊2023年度重點研究成果盤點 2024年2月21日 郭再萍等EES:Cu單原子抑制鋅-碘電池的穿梭效應 2023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