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陽極與其他材料和設備的改進相結合,可使鋰離子電池的性能發(fā)生質的飛躍,使電池能量密度超過400 Wh kg-1。
IMDEA材料研究所Afshin Pendashteh、Juan J. Vilatela等展示了一種基于直接從氣相連續(xù)組裝Si納米線(Si-NW)而無需任何漿料處理的方式,以可擴展、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具有無限厚度的自支撐100%Si陽極。盡管沒有任何導電添加劑,這種陽極即使在高負載情況下(如超過3 mg cm-2或6.6 mAh cm-2)也能提供很高的比容量(如2500 mAh g-1)。這項工作研究了它們在傳統(tǒng)液態(tài)電解液中的詳細電化學特性,以確定Si-NWs網(wǎng)絡及其界面中的不同電阻,以及它們在(脫)鋰化反應和長時間循環(huán)過程中的演變。
研究表明,在1000 mAh g-1下循環(huán)1800次后,Si-NWs網(wǎng)絡結構沒有發(fā)生粉碎或斷開,容量也沒有下降。納米線網(wǎng)絡結構降低了顆粒之間的結電阻,防止了循環(huán)時的粉碎。阻抗和成分選擇電子顯微鏡相結合的結果表明,容量衰減完全是通過SEI厚度和電阻的逐漸增加實現(xiàn)的。本文采用NMC811的全電池的容量在實用電池水平上可轉化為420 Wh kg-1的能量密度。
Nanotextile 100% Si Anod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Energy-Dense Li-ion Batterie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4. DOI: 10.1002/aenm.202304018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Jenny(小琦),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3/12/58401fb3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