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單位聯合AFM:4.3 wt%的超低硅熱還原摻雜多孔Si@Moc用作鋰離子電池負極 2024年3月23日 下午7:17 ? z, 頂刊 ? 閱讀 34 硅具有超高的理論容量,是鋰離子電池(LIB)中一種前景廣闊的負極材料;然而,硅的體積膨脹大、電導率低,會導致容量下降且穩定性差,進而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在此,陜西科技大學黃文歡、張亞男,西安工業大學金洗郎,上海領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王紅等人通過對原硅酸四乙酯(TEOS)包覆的ZnMo-雜化沸石咪唑骨架 (HZIF-ZnMo) 核殼前驅體進行簡便的熱還原,構建了一種超低4.2 wt%硅摻雜的多孔MoC(p-Si@MoC),從而在鋰離子電池中實現了高容量和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0.2 A g-1下循環250 次后達到976.6 mAh g-1)。其中,多孔MoC 質中的均勻分布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容量。同時,多孔基底增強了鋰離子傳輸動力學,減少了硅的體積膨脹。 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揭示了p-Si@MoC卓越的電子導電性。X 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和擴展 X 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驗證了MoC基體中摻入硅形成的Mo─Si鍵。此外,原位X射線衍射(in situ XRD)揭示了鋰的存儲機制。 圖1. 多孔MoC@Si負極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總之,該工作合成了一種超低 4.3 wt% Si 摻雜多孔 MoC 材料作為高容量鋰存儲材料。硅在多孔MoC基體中的均勻分布導致硅的容量利用率最大化。最重要的是,p-Si@MoC避免了充電和放電過程中電極結構的塌陷,從而具有優異的循環性能(在0.2 A g?1下循環250次后為976.6 mAh g?1)。? 根據DFT結果和電化學動力學分析,MoC基底表現出高電導率,并調節均勻的離子通量以誘導Li均勻沉積,從而以快速動力學實現光滑的負極表面。此外,原位XRD結果進一步闡明了儲鋰機制。因此,該工作對于提高硅在多孔材料中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 圖2. 多孔 MoC@Si 負極表面穩定性表征 Ultra-Low 4.3 wt% Silicon Thermal Reducing Doped Porous Si@Moc as Highly Capable and Stable Li-Ion Battery Anod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4 DOI: 10.1002/adfm.202314176 原創文章,作者:Jenny(小琦),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3/23/4821775bc6/ 電池頂刊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石大Nature子刊: ZnO晶格氧位點電子不對稱,促進甲烷光催化氧化偶聯 2024年12月12日 電池頂刊集錦!黃云輝、許恒輝、李馳麟、李成超、慈立杰、李德平、葉明暉、劉芳洋等成果! 2024年1月23日 重大胡曉松/謝翌EnSM: 敏感性分析+深度學習實現電池模型的無損參數識別 2023年10月15日 林鋒教授、趙克杰、劉宜晉ACS Energy Lett.觀點:以偏概全?電池材料常規表征的陷阱及應對策略 2023年10月13日 西湖大學前院長、UCLA楊陽的有機光伏二十余年,繞不過去的明星分子“Y6” 2023年10月17日 打破傳統,N/P<1電池設計!華科大黃云輝/李真,最新AEM! 2024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