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實驗】AFM:CoPc/Mg(OH)2/NC助力CO2還原 2024年3月25日 上午8:52 ? 計算 ? 閱讀 14 酞菁鈷(CoPc)作為一種固定在多相載體上的CO2還原反應(CO2RR)電催化劑備受關注,但分子與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仍有待澄清和優(yōu)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反應動力學。 基于此,蘇州大學彭揚教授和程濤教授等人報道了通過將CoPc固定在導電碳底質(zhì)的Mg(OH)2基底上,制備了CO2RR催化劑,在電流密度為100 mA cm?2下具有0.31±0.03 V的超低過電位,在寬電流密度內(nèi)具有95%的法拉第效率(FE),并且在膜電極組裝中可在100 mA cm?2下工作50 h以上。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Mg(OH)2對CO2的活化機理和CO2RR過程的自由能圖。CoPc的氮原子與Mg(OH)2的羥基之間形成的氫鍵有助于CoPc分子的均勻分散,而二體體系內(nèi)部相對較弱的相互作用允許CO2分子的插層。 CoPc催化CO2還原速率決定步驟(RDS)是第一個將鈷中心吸收的CO2分子轉(zhuǎn)化為陰離子*CO2?中間體的電子轉(zhuǎn)移,后續(xù)的質(zhì)子化(*CO2? + H+ →*COOH)和去羥基化(*COOH + H+ + e? →*CO + H2O)步驟都是下坡的,不需要額外的能量輸入。 在CoPc/Mg(OH)2上,通過CO2中氧孤對電子與Mg2+的耦合,CO2在Mg(OH)2上的預活化,克服了*CO2?形成的高能壘。在CoPc/Mg(OH)2上,第一電子轉(zhuǎn)移步驟(*CO2 + e? →*CO2?)的自由能僅增加0.01 eV,對比單獨的CoPc(0.81 eV)可忽略不計。 隨后的質(zhì)子化步驟形成了自由能勢壘為0.36 eV的RDS,可能是由于H+與Mg(OH)2表面氫氧根(OH?)基團具有較高的親和性,以及CoPc與Mg(OH)2之間的氫鍵網(wǎng)絡中水合H+的遷移率相對較低。通過DFT計算,作者發(fā)現(xiàn)CO2在Mg(OH)2上的預活化可以極大加快CoPc上的CO2RR動力學。 Pre-Activation of CO2 at Cobalt Phthalocyanine-Mg(OH)2 Interface for Enhanced Turnover Rate. Adv. Funct. Mater., 2023.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3/25/e59593db86/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計算+實驗】重磅Nature Catalysis,破解催化領域的Dream Reaction! 2023年10月27日 【機器學習】加速材料設計生成式平臺:GT4SD,推動科學發(fā)現(xiàn) 2024年2月6日 【DFT+實驗】包信和/汪國雄/宋月鋒,最新Angew.! 2023年12月5日 新型催化劑!青島科大王磊&賴建平,新發(fā)AEM! 2024年10月23日 孫向南課題組:高效自旋輸運分子半導體材料的設計 2023年10月3日 【DFT+實驗】華南師大劉江,蘭亞乾教授團隊Nature Synthesis:多團簇組裝體低選擇性CO2光還原產(chǎn)物的串聯(lián)升值 2024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