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atalysis:高分散Pt@CeO2的動態穩定性顯著影響CO氧化反應活性! 2024年3月28日 下午12:02 ? T, 頂刊 ? 閱讀 28 成果簡介 當催化反應處于較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時,對于完全暴露的團簇或單原子催化劑,反應物可以充分填充高度配位的不飽和金屬原子,使其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不同的功能。鈰負載鉑(Pt/CeO2)催化劑被廣泛用于減少廢氣排放,因為CeO2載體具有優異的儲氧能力。對于Pt/CeO2催化CO氧化,合成完全暴露的Pt團簇和單原子催化劑(分別表示為PtC/CeO2和Pt1/CeO2),以最大限度地提高Pt的原子利用效率。然而,PtC/CeO2、Pt1/CeO2和納米顆粒(PtNP/CeO2)在實際條件下的穩定性和結構動力學的演變及其對CO氧化的影響仍有爭論,研究Pt1、PtC和PtNP催化劑在實際條件下的功能、結構演變以及CO氧化的真正活性中心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微雪、劉進勛等人通過基于第一原理的多尺度綜合研究,揭示了在富CO的條件下,從Pt NPs中動態形成活性Pt1和PtC羰基配合物的過程,以及它們作為活性位點在催化各種缺陷CeO2表面CO氧化中的決定性作用。 研究亮點 1、本研究闡明了Pt/CeO2催化劑結構會因反應物狀態而發生轉變,在缺陷CeO2(111)表面,CO能穩定Pt1原子,而不是以獨立的Pt單原子存在,同時是低溫CO氧化的活性位點,具有最高的反應活性。 2、在較高溫度下,CO穩定的Pt8(CO)9團簇催化CO氧化的過程,氧缺陷的存在增強吸附分子和配合物的穩定性和活性,并且在CeO2(110)、(100)和(111)晶面上,團簇表現出比單原子更大的活性。 計算方法 作者使用VASP軟件包中RPBE泛函描述電子相互關聯能,而電子-離子相互作用則使用投影綴加平面波(PAW)方法描述,同時采用DFT+U方法來描述部分鈰原子4f軌道的強電子相互作用。當使用RPBE、PBE和PBE+vdW泛函進行DFT計算時,作者將U值設置為5 eV。在遺傳算法(GA)、巨正則蒙特卡洛(GCMC)和AIMD模擬中,作者將截斷能設置為300 eV。本文進行幾何優化時,將原子上力的收斂標準設置為0.1 eV/?以加速GA驅動的GCMC模擬。計算中,布里淵區采用Monkhorst-Pack方法選取4×4×1的k點網格。 在CO氧化機理研究中,作者將截斷能和力收斂標準分別定為400 eV和0.05 eV/?。作者使用CI-NEB方法搜索CO氧化過程中的過渡態,并設置原子上力的收斂標準設置為0.05 eV/?,最后計算振動頻率和相應的軟模,以確定過渡態。作者利用LASP軟件中Nose-Hoover恒溫器在NVT系綜下,設置273、323和373 K三個反應溫度,進行總時長為3 ps的AIMD模擬。 圖文導讀 作者發現在CO存在的情況下,Pt1不能單獨存在,而是可以以Pt1(CO)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CeO2(111)上。其后,利用GCMC模擬不同數量的CO,在373 K和PCO=0.01 atm條件下,確定CeO2-x(111)上Pt8團簇是最有利結構(CeO2-x指結構中含有Se原子),特別是Pt8(CO)9羰基配合物(圖1a),證明CO氧化過程中CO在Pt團簇上的完全覆蓋。這些配合物在能量上與負載的3nm Pt NPs的化學勢幾乎相同(圖1d)。Pt8(CO)9表現出與Pt1(CO)相近的吉布斯自由能,在不同CO氣氛下差異小于0.15 eV(圖1),表明這兩種配合物可能共存并在CeO2-x(111)上發生動態變化。為了研究這一現象,作者采用約束AIMD模擬配合傘型采樣發現這兩個結構在373 K時會發生轉換(圖2a),吉布斯自由能顯示,相應的正向和逆向轉變勢壘分別為1.23和1.38 eV(圖2b),這表明Pt8(CO)9和Pt1(CO)在高溫下發生動態轉變。 當負載結構尺寸大于6 nm時,Pt NPs能保持穩定(圖1c)。為確定反應條件下相應的結構和覆蓋度,作者采用動力學蒙特卡羅(KMC)模擬來探索不同覆蓋度下Pt(111)對CO的吸附(圖1e、f),發現在T=373 K和PCO=0.01 atm的條件下,CO的飽和覆蓋率為0.50 ML,這里稱為CO/Pt(111)。在T=373 K、PCO=0.01 bar條件下,進一步進行GCMC模擬以確定CO在Pt(110)和Pt(100)表面的覆蓋率:Pt(100)的CO表面覆蓋率為11/16 ML,Pt(110)的CO表面覆蓋率為15/16 ML。 圖1. CO存在下催化劑結構變化 圖2. CeO2-x(111)上的動態轉變 作者分析了Pt1/Ce1-yO2(111)(Ce1-yO2指Pt1吸附在表面Ce晶格空位中)、Pt1(CO)和Pt8(CO)9負載在CeO2-x(111)和CO/Pt(111)上的活性位點和催化過程。對于Pt1(CO)/CeO2-x(111)和Pt1/Ce1-yO2(111),CO首先吸附在Pt1位點上,開始與晶格氧反應生成CO2。隨后,O2解離,再生晶格氧,完成反應循環。然而,還有另一種情況,強吸附的CO未參與反應,而另一個CO吸附參與反應,當進入的CO吸附在Pt單原子上時,它可以以熱力學放熱的方式與晶格氧反應,從而產生更有利于能量的過程(圖3a)。因此,Pt1(CO)/CeO2-x(111)具有高度的CO氧化活性(圖3d),而晶格氧向相鄰Pt位遷移的最高勢壘步長(圖3d、g),可作為反應的決速控制步驟(RDS)。 對于Pt8(CO)9/CeO2-x(111),CO與O2解離產生的O在Pt8(CO)9和CeO2-x(111)結構交接處反應生成CO2(圖3b),晶格氧不再遷移。事實上,O2解離可能只發生在CeO2-x(111)表面以修復氧空位,也可能發生在Pt8(CO)9和CeO2-x(111)交接處以修復一個氧空位,保留的另一個氧原子與配合物的Pt原子配位(圖3e、h)。對于Pt8(CO)9/CeO2-x(111),這兩種途徑的最大勢壘分別為0.79和0.86 eV,比Pt1(CO)/CeO2-x(111)高至少0.12 eV(圖3d、e),這表明Pt1(CO)可能比Pt8(CO)9更活躍,特別是在低溫下,在較高的溫度下,Pt8(CO)9可能比Pt1(CO)更有活性,因為后者的CO鍵相對較弱。 圖3. 活性位點和催化過程分析 通過微觀動力學模擬發現CO/Pt(111)、CO/Pt(110)和CO/Pt(100)表面對CO氧化表現出最高的表觀活化能(Eapp),在考慮的整個溫度范圍內,由于CO中毒導致的氧化速率最低(圖4a),這與在相對較低溫度下觀察到的Pt NPs活性降低相一致。Pt1(CO)/CeO2-x(111)在318 K以下的溫度范圍內反應速率最高。與Pt1/Ce1-yO2相比,盡管Pt8(CO)9/CeO2-x(111)具有更高的Eapp,但其反應速率卻更高,這是因為在CO氧化過程中,前者表面上Pt1位點吸附的CO*較少。在270~380 K的溫度范圍內,Pt8配合物比Pt1羰基配合物和Pt NPs更活躍(圖4b-d),然而,在CeO2-x(110)上,Pt8(CO)8配合物的活性比CeO2-x(111)低約6個數量級。而團簇始終表現出比CeO2-x(110)、(100)和(111)表面上單原子更高的活性。 圖4. 微觀動力學分析 最后作者建立了反應活性(通過TOF量化)與表面晶格氧在不同Pt/CeO2上結合強度的標度關系,發現反應活性隨CeO2-x表面的變化而變化(圖5)。CeO2-x載體上晶格氧結合強度與CO氧化的TOF成正比例關系,這表明表面晶格氧的結合能可以作為Pt/CeO2催化劑氧化活性的描述符。因此,提高Pt/CeO2催化劑性能的策略可能涉及調控表面晶格氧的結合強度。 圖5. 晶格氧調控策略 文獻信息 Chen, C., Chen, J. L., Feng, L., Hu, J., Chai, X., Liu, J. X., & Li, W. X. (2024). Reactant-Induced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Highly Dispersed Pt Catalysts on Ceria Dictating the Reactivity of CO Oxidation. ACS Catalysis, 14, 3504-3513.?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3c05590 原創文章,作者:Jenny(小琦),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3/28/1e2fd78bfb/ 催化化學頂刊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ACS Catal.:Pt-Ni納米線作為ORR電催化劑在電位循環中向分支納米結構的結構轉變 2023年10月17日 鄭州大學AM:有機硫和原位生成低聚物的尺寸效應實現高利用率的鈉-有機硫電池 2023年11月6日 他,「國家杰青」,師從崔屹院士,31歲成教授,一張膜登頂Nat. Sustain.! 2024年6月2日 北理吳川&白瑩AEM:通過沸石涂層穩定鋅金屬負極,實現7500次循環鋅電池! 2023年10月10日 ?南大/加州理工JACS:Mn摻雜α-Ni(OH)2高選擇性電催化胺為腈 2023年10月26日 Nano letters:催化劑偏析技術實現高質量晶圓級InAs納米結構維度調控 2023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