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硝酸鹽還原反應(NtrRR)是近年來將硝酸鹽溫和轉化為高附加值氨產物的新興技術,但由于NtrRR反應動力學緩慢且反應途徑多樣,使得開發具有高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的NtrRR電催化劑具有很高的挑戰性。基于此,廈門大學梁漢鋒副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Ru/β-Co(OH)2異質結催化劑,其來自于RuCo合金納米片的原位重建,超低Ru/Co比為3.08 at%。測試發現,該催化劑的正電位僅為0.01 V,工業級電流密度為-500 mA cm-2,氨法拉第效率高達98.78%。同時,還能凈化含硝酸鹽污水,將硝酸鹽濃度降低到13 ~ 31 ppm。此外,組裝的Zn-硝酸鹽流電池還提供了29.87 mW cm-2的良好功率密度和高達0.38 mmol h-1 cm-2的高氨產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作者研究了Ru/β-Co(OH)2異質結的NtrRR活性來源。基于實驗結果,作者采用穩定構型的Ru/β-Co(OH)2異質結作為結構模型。通過電荷密度差發現,第一層界面Ru原子(Ru1st)表現出明顯的缺電子態,而界面Co1st原子表現出富集電子態。作者還研究了四種可能的雙位點吸附模型(優化后的邊緣Co1st-Co1st、界面Ru1st-Co1st、邊緣Ru1st-Ru3rd和頂部Ru4th-Ru4th),用于計算NtrRR能量學,以確定Ru/β-Co(OH)2異質結的真正活性中心。從能級圖看出,所有模型對*NO3的吸附/還原過程都是放熱,說明硝酸鹽向*N中間體的轉化是自發進行的,降低了形成亞硝酸鹽產物的可能性。作者還發現四種模型的后續加氫過程略有阻礙,可能是由于在堿性條件下難以捕獲從水自由基解離中獲得的*H物種。此外,界面Ru1st解吸位點比邊緣Ru3rd和頂部Ru4th更小的*NH3解吸能,表明Ru原子的局部電子分布與*NH3中間體的解吸行為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Weakened d-p Orbital Hybridization in In Situ Reconstructed Ru/β-Co(OH)2 Heterointerfaces for Accelerated Ammonia Electrosynthesis from Nitrates. Energy Environ. Sci., 2023, DOI: 10.1039/D3EE0037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