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強/慕仁濤ACS Catalysis:電鏡加光譜,在微觀尺度上研究羥基化氧化物結構對CO氧化的作用 2024年4月11日 下午4:24 ? T, 頂刊 ? 閱讀 33 H2或H2O分子在許多催化反應中常以反應物或產物的形式存在,引入H2O或H2可導致許多金屬氧化物通過H2O的解離吸附或氫溢出發生表面羥基化。表面羥基化已被證明與WGS、乙炔氫化和CO氧化反應中金屬氧化物的高反應活性有關。 據報道,羥基(OH)在CO氧化和CO在H2中優先氧化(PROX)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但是,盡管有大量證據表明OH能夠促進CO的氧化,但在微觀尺度上對羥基化氧化物結構對CO氧化的影響知之甚少。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傅強和慕仁濤等通過高壓掃描隧道顯微鏡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測量證實,Pt (111)上的部分羥基化的CoOx納米島比原始的CoOx納米島對CO氧化更具活性。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構建了兩種氫氧化物結構,包括H2O解離吸附羥基化形成的HO-Co-OH三層結構(HW-CoOx/Pt (111))和H溢出氫化形成的Co-OH雙層結構(Hh-CoOx/Pt (111))。在CoOx-Pt (111)模型催化劑上,H2O和H2生成的OH都能促進CO的氧化,OH參與的CO氧化反應的活性氧物種取決于氫氧化鈷的結構。在HO-CO-OH三層結構中,OH優先于相鄰OH修飾的晶格O(OL)與CO反應,表明OH是活性氧物種;相反,在CO-OH雙層結構中,OH和OL與CO的反應活性相似,高于OL在CoOx中的反應活性,表明OL被OH激活。 原位HP-STM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當CO的壓力增加到10?2 mbar時,位于氧化物納米島內部的活性氧物種也能與CO發生反應;并且氧物種在Hh-CoOx/Pt (111)和Hw-CoOx/Pt (111)邊緣的活性比OL在CoOx/Pt (111)邊緣更高。基于上述結果,通過引入H2或H2O形成OH,CoOx/Pt反相催化劑的CO氧化活性可提高數量級以上。 綜上,該項工作揭示了氫氧化物結構如何影響CO氧化及其與CO相互作用的微觀機理,所提出的OH促進機理有望拓展到其他催化反應,如WGS和PROX反應。 Hydroxide structure-dependent OH promotion mechanism over a hydroxylated CoOx/Pt(111) catalyst toward CO oxidation. ACS Catalysis, 2024. DOI: 10.1021/acscatal.4c01084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4/11/05b28b9604/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JMCA:經濟可行的零間隙多孔膜助力CO2電還原新策略 2023年10月13日 ?徐駿/宋虎成AEM:可在150℃高溫下運行的長循環固態鋰金屬電池! 2023年10月8日 重大突破!UCLA楊陽最新Nature Sustainability! 2024年1月26日 ?Adv. Sci.:循環達5萬次!超穩定快充和耐高溫可充鉀電池! 2022年11月10日 8篇電池頂刊集錦:黃富強、周豪慎、汪國秀、麥立強、曲良體、張志攀、歐星、劉慰等成果 2023年10月8日 ?北科連芳AFM:引入富氫鍵網絡大幅提升固態聚合物電解質的性能 2023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