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朱向東等Nature子刊:連續低碳生產閃石墨烯! 2024年4月16日 上午10:58 ? 頂刊 ? 閱讀 18 第一作者:朱向東, Litao Lin, Mingyue Pang 通訊作者:朱向東,王玉軍,楊易,朱永官 通訊單位: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重慶大學等 論文速覽: 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將生物質通過快速焦耳加熱(Flash Joule heating, FJH)技術轉化為閃蒸石墨烯(flash graphene, FG)的新方法。盡管FJH技術在將無窮無盡的生物質轉化為FG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由于缺乏集成設備,連續生產生物質FG一直面臨挑戰。 此外,傳統的交流電-FJH(AC-FJH)反應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大量熱解揮發物的釋放和碳黑的利用,導致了較高的碳足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研究者們構建了一個集成自動化系統,并通過以能源需求為導向的分配方式,實現了低碳足跡下的連續生物質FG生產。通過使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靈活協調FJH模塊化組件,實現了生物質FG生產的周轉。 此外,研究還提出了熱解-FJH耦合策略,通過初始的熱解過程釋放生物質熱解揮發物,隨后進行FJH反應,專注于優化FG結構。重要的是,具有適當電阻的生物炭足以啟動FJH反應。因此,中等溫度生物炭基FG生產過程中無需使用碳黑,展現出較低的碳排放(1.9 g CO2-eq g?1 graphene),與基于生物質的FG生產相比,減少了高達約86.1%的碳排放。毫無疑問,這種集成自動化系統輔以熱解-FJH耦合策略,有助于將生物質FG推向廣泛的應用領域。 圖文導讀: 圖 1:展示了連續閃蒸石墨烯生產設備的設計和制造,包括生產率的測量和電流-電壓記錄。 圖 2:描述了生物質/生物質炭基閃蒸石墨烯的制備路徑和過程,包括不同路徑下的揮發物釋放和結構優化。 圖 3:對不同閃蒸石墨烯生產系統的生命周期評估,包括對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分析、物質流動圖、能源需求和生命周期環境影響的比較。 圖 4:連續生產閃蒸石墨烯的實驗結果,包括樣品的結構和應用性能分析。 總結展望: 本研究開發的集成自動化系統和熱解-FJH技術,實現了生物質閃蒸石墨烯的連續生產,并顯著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通過優化生產過程,使用中等溫度的生物質炭作為原料,避免了碳黑的添加,減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所生產的閃蒸石墨烯具有高純度和良好的應用性能,如優異的分散性、催化性能和太陽能吸收性能。 這些成果不僅為生物質閃蒸石墨烯的大規模生產提供了技術基礎,也為減少碳排放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獻信息: 標題:Continuous and low-carbon production of biomass flash graphene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原創文章,作者:計算搬磚工程師,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4/04/16/507e31e972/ 測試表征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北航王華ACS Nano:在100 °C下工作的水系鋅金屬電池 2023年10月7日 龐歡/王天奕/王健Angew:具有可調電子密度的異質結構催化劑,用于加速鋰硫電池的硫氧化還原動力學 2023年10月4日 ?三摘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俞書宏院士最新JACS:合成一維超晶格納米線! 2023年11月27日 催化頂刊集錦:JACS、ACS Catalysis、Small、JMCA、CEJ、Angew、Carbon Energy等成果 2023年10月11日 郭少軍教授,最新Nature子刊! 2023年11月6日 ACS Catal.:水熱老化V2O5-WO3/TiO2催化劑的結構-活性關系用于NH3-SCR 2023年10月11日